高原反应终于还是来了。昨天整夜无法入眠,头疼欲裂。每个小时我都想起来看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到最后已经疲倦得无以复加,但硬是无法入睡!这滋味真的是从未尝试过,意识已经模糊,脑子里有许许多多混乱的意象,纷乱杂陈,有一点像乱梦,但是我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入睡。早上起来整个人都不舒服,现在知道为什么一些失眠症患者会自杀了!
今天的行程是去林芝。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离拉萨430公里,海拔只有2900米。在藏语里,林芝有“太阳宝座”之义,古称“工布”。 本来按照航空气象计算,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要降低7度。而这里由于高原面积辽阔,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加之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吹来,故夏日不热,冬季不寒,素有“西藏江南”、“东方瑞士”之称。
到林芝主要是去看西藏八大景之一的巴松错湖。不过途中在工布达江县看了松赞干布的出生地,还经过了海拔5013.25米的米拉雪山口。米拉山口气温很低,人虽然不舒服,但还是下车拍了照,毕竟,上5000米以上的高度不容易(这是川藏线上两个高点之一,也是拉萨到林芝路线的最高点)。
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里的意思是“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积达6000多亩,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有“西藏九寨沟”之美誉。湖的形状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轮新月,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真是美极了!对着那一帧天蓝水碧的绝美画卷,会让人不由得产生一头扎进那澄碧湖水,融入其中的冲动。
一条木板吊桥把我们引向湖心的小岛,名为扎西岛。那里有葱茏的树木,蜿蜒的小路,以及依傍碧湖移步换景的一处处美妙风致。(传说该岛是一“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不过实地踏勘绝无“漂浮”之感,传说罢了。)岛上有一小巧玲珑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寺庙,名为“错宗工巴寺” (意为湖中城堡),始建于吐蕃赞普(唐朝)时期,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庙内主供莲花生大师,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有一点像新疆的喀纳斯湖,不过湖面宽阔得多,有不少水榭亭阁和观景台,可供游客拍摄留影。在木桥上我们遇到三个八九岁模样的藏族孩子,他们落落大方,对我们的拍照全无芥蒂,还主动摆pose、做表情配合,不知是不是为旅游业之需被调教出来的?不过我们拍照合影他们都分文不取,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倒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夜宿林芝行署八一镇。这是广东、福建两省对口援建的城镇,和今天一路走来沿途所见的藏族民居(房子的建筑材料不管怎么样,但必须有雕花的窗框和带飞檐的门楼,屋顶上必有高挑着的经幡)全然不同,已经很少见到藏族民居的元素,而是内地化了。整齐划一的楼房、街道,还有最具广东特色的现代娱乐休闲设施,把广东人“向钱看”的商业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