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游记 -> 跟团游记 -> 关于西藏的一地鸡毛之—— 西藏游记、最后的净土、文化相对主义及其他

关于西藏的一地鸡毛之—— 西藏游记、最后的净土、文化相对主义及其他

发表时间:2010/2/9 12:43:16 阅读:119次

“在许多人的眼里,都是那些佛像,都是那些画呀,经幡呀,分别不大。但在信徒眼里,那是完全不同的精神皈依。看了这篇文章,首先觉得作者真是幼稚且无知的很。最反感作者用了愚昧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西藏人。”

“我要问一问你去过中国的农村吗,中国汉族的农村是什么样子,你读过鲁迅的小说吗,小说中的大汉族是否是愚昧落后的。我去年在西藏旅行了一个月,遇到的很多爱西藏的旅行者都告诉我,你不要看藏民的脸脏脏的。他们质朴和纯真,相比之下我们这些汉人外表干净但内心肮脏。不要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人的思想去鄙视生活在天人和一境界中的人。你甚至把他们比作动物,令我极其反感。藏民有自已的信仰,他们不是物质的奴隶。”

 “他们信奉生于自然死于自然,所以才有天葬,他们死后用自己的血肉滋养其它的生灵,不留一丝一毫来污染,大地、空气和水。这是我们这些自私、狭隘的汉人所无法做到的。西藏人热爱自然,他们对山对水充满敬畏,他们称为圣山、圣水、大自然回报给西藏人的是碧兰的天空,清澈纯净的湖水。另外西藏是高寒地带,一般都不会盖超过三层的楼。西藏的环境不是你坐在德国能想像出来的,有空去看一看吧,去切身体会一下,但不要用世俗的眼光,西藏是净化人的心灵的精神家园,西藏是真正的圣地。”

  “西藏人穷?你们到过西藏没有?西藏因为国家政策扶持,很多藏民家庭都有上百头牛羊,一头牛算1000块,100头就是10万!过去西藏人的贫穷是因为他们的虔诚,老人去世会把他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寺庙。你觉得汉化后的年轻一代还能保留那种无私的捐赠?”

每每看到这样的文字,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最近这些年,所谓的“西藏香格里拉论”甚嚣尘上,不仅在欧美,甚至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小资”或是“艺术家”声称西藏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如何符合“天人合一”的精妙思想,以及如何“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其中很有些人或明或暗、或曲笔春秋或赤膊上阵地批评近几十年来西藏社会及生活的改变。他们的心灵在人欲横流的城市里是如何的无所寄居,而藏地纯洁的空气与圣洁的信仰拯救了他们漂泊堕落的灵魂。

拉萨由钢筋水泥搭建的房子越来越多;北京路已经扩建了两次;在拉萨可以吃到老北京的涮羊肉;八廓街上小贩摊子上转经桶的制造地点是苏州工艺品厂;四川来的小姐们也成建制地进驻了…… 拉萨似乎变的不那么拉萨起来。去年走在拉萨的街道上,要不是因为有随处可见的藏语标识,我几乎可以认为自己置身于任意一个内地的普通城市。这样的变化对我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因为我相信在追求物质的丰富与享受上,普通的藏族人与我们没有大的区别。

可惜的是,我们的很多西方朋友并不这么认为。在牛津大学一个文化人类学讲座上,一个英国教授边放他在拉萨拍摄的照片,边说:“到处都是现代建筑,几乎再也找不到藏式的房屋。”“内地的移民大量进入,西藏的民风有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享受,对宗教的虔诚大大降低。”“在现代文明的入侵面前,圣城陷落了!”这样的观点在西方人中颇具有代表性。很多西方游客去西藏,就是为了看看中世纪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西藏一看见现代物质文明,就说西藏的文化被破坏了,他们心中最后的人间净土被污染了。他们希望西藏人永远不要享用现代文明的一切成果,像中世纪的活化石一样供他们观赏。当然,这些都是那些看腻了物质文明,而且被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惯坏了西方游客的观点。虽然视角大谬,但还不乏那么点真诚。若是换了法国人董尼德之流,“文化入侵”,“毁灭西藏文化”,“破坏人权”等等帽子就要飞过来了。

那位提到鲁迅先生小说的朋友,不知道他是否也读过先生下面的文字:“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对于西方人的这种论调,先生早就是深恶痛绝的。

站在普通驴子的角度,我不反对如果有人自己愿意,可以去过“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但据我所知,至少国内这些最“热爱纯朴充实的自然生活方式”的人们大都住在钢筋混凝土浇注的大城市中,似乎没几个人打算把户口搬到西藏去。即使是西藏首府的拉萨市都不干。如果进一步要求他们捡牦牛粪生火、几个月不洗澡,那就确实属于我故意为难他们了。纵然这些确实是西藏原来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电视里各式各样的肥皂剧和超级女声之类选秀节目的诱惑力远远超过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戏剧。虽然那些这些来自城市的游记作者会认为,前者都是垃圾,后者才是极品。但是我同样坚信,把任何一名这样认为的游记作者扔进“原生态或田园地区”三个月,回来后他(她)的首先最想做的事就如同《甲方乙方》里的那个大款一样:想搂着龙虾睡觉,同时还要大看三天的“垃圾”电视节目。

我也同样不反对宗教的存在,在西藏这样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地方,人要生活下去没有宗教的支撑是很难想象的。不过如果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就不要去空谈什么精神上的富有。我想这命题应该是超越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是第一性的。对于饿着肚子转经的人来说是称不上什么幸福的。如果城市里的驴子知道很多从藏北和阿里磕长头到拉萨的农牧几乎要变卖全家的全部财产做何感想?一边嚼着士力架,一边看着磕长头的藏民,看到宗教的力量而感到自己的城市生活多么的空虚。我只能模仿当年前苏联电影里的台词对他们说:“可爱的人,怎么跟您说呢?麻烦您自己先饿着肚子,磕一公里等身长头再来说话。”上苍要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凡是不能让人民吃饱的神仙,他们的仙籍似乎都有一些可疑。站在重修布达拉宫的五世达赖的灵塔前,看着耗费黄金十一万两,宝石两万多粒的灵塔,我禁不住想在那个西藏人民普遍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他的后世居然还好意思把灵塔修得如此穷奢极欲。我真不知他升天后如何向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佛祖交待?

经常有朋友反驳我说:“子非鱼,焉知鱼乐。”这是一句“文化相对主义”者经常发出的诘问。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别的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一位持此理论的英国教授坚持认为:“科学并不比部落神话更接近真理:科学只不过是我们现代西方部落偏爱的神话而已。”我问他,假设有一个部落,那里的人都相信月亮是一只旧葫芦,被人抛上天去,挂在比树梢高不了多少的地方,难道你果真认为,我们的科学真理——月亮距我们大约38万公里,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不比部落的神话更正确些?“是的,”这位教授回答,“我们所受的文化教育以科学方式去看待世界,而他们所受的文化教育以另一种方式看待世界。两种方式谈不上谁对谁错。”

那些诘问我的朋友的逻辑大约也是这样的:那些藏民宁可饿着肚子,变卖家产,也要到拉萨朝圣,完全是出于自愿啊!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我们完全不同。他们磕头可以感受无比的幸福,这种幸福是你这种没有信仰的人无法理解的!你要尊重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选择权。去过怒江峡谷的朋友回来后对我说:“要是以把人年均唱歌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把月歌一首作为新的贫困线,西盟和怒江都是富裕地区”。意思就是说,这些少数民族虽然贫穷,但安于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快乐,而且并不喜欢工业文明的生活方式,所以如果强行把他们的生活纳入工业文明覆盖的范围,就是对他们的民族权益的侵犯。

在这些朋友的心中,文化是没有“好”、“坏”的区别的,当然也就不能用“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来衡量和比较。于是有人跳出来用“文化相对论”为西藏的农奴制度辩解说:不同民族有各自在文化上的区别,而政治制度也属于广义的文化。西藏人民几千年来安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是否需要继续保留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当然应该充分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选择。按此逻辑,非洲某些保持着食人传统的部落的文化也应当继续保留,最好还能发扬光大。

十年前,第一次到拉萨。吃饱了羊肉,晒足了太阳的一群年轻人,躺在宾馆的床上开始琢磨如何发泄过剩的精力。叉子建议大家一起比赛磕等身长头,赌注是500元,看谁可以先完成500个。一干人把卡垫搬到地上,开始了比赛。磕到300多个的时候,我已经头昏眼花,只感觉身体里的血液全部流向四肢,站起来的瞬间天旋地转。我是没坚持到400个就放弃了。可能有朋友说,那是因为你羊肉吃多了,胃里供的血液太多,而影响了脑部供血的缘故。吃个半饱,或者饿着肚子就不会头晕了!很可惜,我不是“鱼”,不知道鱼眼里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可是我知道,在水快干涸的时候,鱼肯定是不快乐的。

太多的书籍与游记在用“鱼”眼来西藏,主观地赋予西藏许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我不愿在此多说,因为我不是“鱼”,不会用激动亢奋的心情和目光去打量自己的父母、兄弟。西藏本来就是咱们自己家后的院儿,在自己家里还是目光平静,气定神闲的好些。不信,你要是用那样的目光,在自家院子里看你爹妈,搞不好是要招来一大嘴巴的。

还有好些人在西藏匆匆走马了一圈之后,回来后便用文字含泪宣称,他原本玲珑纯洁的心肝被现今的商业社会所污染,变得肮脏麻木。他们的灵魂在这人欲横流的社会里无所寄居,但西藏圣洁的阳光、空气,把他肮脏麻木的心肝刷洗了一番。藏族人民真诚质朴的民风,神秘的宗教令他们在震撼之余,感到漂泊堕落的灵魂终于被拯救,西藏从此成了精神家园——话说的很高雅、也很艺术。

这着实让我既感慨又是惭愧!因为我从西藏回来,没觉得自己哪里被提升了、被洗涤了。除了有一次在藏地闲逛得太久,回北京的时候又黑又瘦,很有减肥的效果。以至于进我妹妹的办公室取家门钥匙的时候,都没有被认出来。我妹妹还暗自纳闷,“这人是谁?怎么连招呼都不打,就直眉瞪眼地冲着我来了?”这除了证明我这个人思想肤浅、趣味庸俗、感觉迟钝外,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可能我的心肝已肮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这让我感到更加的无地自容,越发觉得对不起西藏人民,对不起格来、普布、尼玛等等藏族朋友。他们白让我看了那么多的好东西,白让我喝了那么多的青稞酒和酥油茶。同时也觉得应得到所有热爱西藏朋友的唾弃。

后记兼答一些朋友的问题

自己知道这个系列的文字一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快。所以犹豫很久,是否发上来。

5月7日的夜里,我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博士的小兄弟打电话给我,讲述了他们如何组织人马去伦敦为火炬助威,与藏独分子斗法。还提到了我以前认识的一些长期为华人社区服务朋友的名字。说是一起回忆了下当年我们在一起时的一些事情。小兄弟在电话里说:“那天可以看到藏独、东突、法轮功、民运分子。似乎一夜间全天下的“牛鬼蛇神”全从地下冒出来了。”同时还给我讲述了现场的种种情况。

那个电话让我决定重新整理一下一年前的文字,把心中积郁了很久的东西一吐为快。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一些与事实相关的东西展现给大家,其间的是非曲直个人自己评判。

女少先队员的男朋友:

谢谢你认真地阅读。说实话,当时听了老格来的话,我也有要喷出来的感觉。我完全是一字不差的转述。当然,老东西后来又絮絮叨叨说了不少,只不过不方便发上来而已。

我是鲁西西

知我者,“我是鲁西西”也!你的藏族朋友的话代表了相当一批年轻藏族人的心理。能和你说这些,说明他的你关系不错。一般的藏族人不和汉族人说太多这些东西。你是个仔细观察生活的人,在路上你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

fox101010

为什么年轻人多?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在哪里?

年轻人多的原因是因为在西藏面对的问题和内地的问题是一样的。我相信“我是鲁西西”已经看到了一些。我只能说西藏和新疆绝对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无论其他人利用民族与宗教编织什么样的皇帝新衣,都掩盖不了问题的实质所在。至于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在哪里,真的是个太难回答的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但不见得适合在这里表达。

不过看看前苏联的亡国之君,戈尔巴乔夫是如何失去了基本群众的信任后,政策在“左”、“右”之间首鼠两端,最后崩溃,能给你一点思路!

中亚学家

感谢你的指点!我真的没有认真研究过这段宗教历史,有误的地方还请多指教。

xc1234, redstarring

“什么是现代教育?考试作弊,还是作文说谎?”

现代教育作弊也好,作文说谎也罢,但无论如何也不会认为“月亮是一个被抛到天空的旧葫芦”。这是现代教育的本质所在。因为“赛”先生几千年来从来就没光临过那片高原。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