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整旗鼓:
在纳木错的整个晚上,除了我陷入了几乎是昏迷状态的昏睡中之外,其他几人均无一例外的因缺氧造成的头疼欲裂而彻夜难眠
这一切固然让人觉得沮丧——除了大姐在湖边拍了一些充满火星风景意味的照片、算是有所收获之外,小美、小玉甚至都没走出过房间,也就谈不上看到多少景色了
而我在以命相搏之下,也没多拍到什么惊艳之景,再者由于天气的缘故,日落也未尝得见,今天早上干脆就是一场冰凉刺骨的倾盆大雨
带着满腹的悻悻然我们几乎是仓皇逃离了这个地球上含氧量最低的地方之一,天湖在天空中挂起一道彩虹,不知道算是送别,还是对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等一行人的嘲笑
在尝到了轻视高原环境造成的苦果后,吃一堑长一智的我们开始试图调整行程和身体状况了;原本我们计划今日回到拉萨后不作调整,次日便前往日喀则和珠峰
但以目前众人的身体状况来说明显是既不合理又不明智的选择,首席行程官小美提议明日在拉萨适应休整,将赴日喀则和珠峰的日程延后一天
人困马乏的众人自然是毫无异议,况且就算是今天还有半天的空余时间,却还有一个重量级的景点——布达拉宫需要去逛,依然是不得消停
而且,由于藏南各条公路普遍实行限速管理,我们甚至不确定是否能在预约时间下午1点之前赶回拉萨
公路限速小贴士:
所谓限速,就是管理部门在公路各个节点设卡,在第一个站点会发给驾驶员一张限速单,上面有几个节点的限制通过时间,车辆必须在规定之间之后才能通过对应的检查站
换言之,就是你把车开得再快也没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限速单上规定你下午1点通过羊八井,那么就算你12点半到达了,也只能在检查站停半个小时才放你过去
以我们所走的几条路来看,从拉萨至纳木错的青藏公路段、从拉萨至日喀则的318北线均是这种情况;至纳木错只此一途可走,如果往返于日喀则想赶时间,就必须走浪卡子-江孜-白朗南线
南线虽可看性较高,但比北线要远出100公里左右,因此走日喀则-珠峰线路的包车旅行,一般都会在往返两次时分别选择不同的道路
在出发之前就和小美一直对西藏的雨季忧心忡忡,纳木错的豪雨更让这种担心到达了临界点,不料回到拉萨却发现艳阳高照的天气依然好得不像话,天空依然蓝得象神经病
在赶上布宫进场末班车的同时,我的边境通行证也告办妥,总算是稍稍能使人安下心来参观;天湖的遭遇明显使我元气受损,仅是爬布宫入口前的台阶也让我的腿象灌了铅似的沉重,所幸出门在外次数多了,自我调节的机能早已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得很强
说实话对于入布宫内部参观我本兴趣不大,一来因为殿内不可以拍照、二来现在大部分宫殿并不开放,入内一观,只是冲着其名声走马观花混个过场而已
对于大名鼎鼎的布达拉宫,引我注意也就这一点;布达拉,在梵文中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因此布达拉宫又被称为第二普陀山
令人称奇的是,只要翻开地图就会发现,无论是浙江舟山的普陀山、还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几乎都位于北纬30°这条神奇的纬度线上,一东一西,隔5000公里相望;原本是佛教世界中的东方、西方极乐,却在冥冥中联系在了一起,不禁使人莞尔
布达拉宫参观小贴士:
如何预订门票在第二篇中已经介绍过了,在参观时要注意两点,首先是不能携带饮料入内,但宫内有小卖部又可购买(这叫什么事啊)
第二是不能拍照,如被发现,轻则记录卡被没收、重则相机不保;尽管内部管理并非相当严格,但还是建议不要轻举妄动为妙
现在大部分宫殿封闭,参观只能按既定的路线进行,若是跟团游的话有1小时的限制时间,否则导游会受到处罚
自由行者则不受影响,大可以一路蹭听慢慢逛,不过参观的地方既有限,连天台和屋顶也不能上去,加之任何地方都不能拍照,如非执着的布宫情结者,多逗留想必意义也不大
出口处的厕所虽然埋汰了点,还是有必要去参观一下,那里可是非常著名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处
======================================================================
匆匆瞄完布宫后我着实扛不住了,仓皇撤回平措康桑又睡了两个钟头;事后回想起来,这一天无疑是整个行程中状态最糟糕的一天
高原环境就是一个标尺,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它高悬在每个人的身心之上,而你不可能用人的根本之外的任何方式去跨越它
人类总不愿相信自己的认知、能力范围是有限的,总不甘心屈服于自然,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去对抗,以至于把原本简单的世界变得像今天那么复杂、以至于我们需要花费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学习如何面对日趋复杂的生活
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天不怕地不怕、越来越觉得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说雪域高原是最后一片净土,那么高原反应,似乎成了最后一件提醒我们,人终有自己理所不能及的事情的现象
3500米剧烈运动会喘、4000米智商会开始下降、4500米口齿会变得不灵光、5000米神智会开始错乱——回到平原又会醉氧,这才是事情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尽管身体万分痛苦,但我依然很乐意接受这杆标尺的检验;如果说人与佛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佛总是懂得适可而止,而人却总是贪得无厌;就算科技再怎么发达、人类再如何强大,宇宙间依然会有我们必须去尊重的东西
常言道男女有别,如果说两个小时的睡眠足够让一个奄奄一息的男性起死回生的话,那么两个小时的逛街购物就完全能让三个闷闷不乐的女性的情绪拉出一个涨停板
地方当然是在毫无创意的八廓街,这地方在我看来除了有个超级坚挺的后盾大昭寺之外,和其他同类小商品市场基本没什么区别,那些惹人眼球的小玩意大多就算门外汉也能一眼看出是赝品,据说不少的确就是从义乌批发来的
走到八廓街的最后一个拐角处发现了大名鼎鼎的玛吉阿米餐厅;根据一般常识,判断一家饭店或餐厅的东西好不好吃,从店门外看看上座率就能猜出个大概;不过这条定律在这里完全就是不适用的
比起乏善可陈的菜式,大多数客人无疑是冲着仓央嘉措诗中“未嫁少女”的名头而来,哪怕在完全小资化的今天,你已经很难找出两者之间有什么显著的联系了
首席采购官小玉同学虽然在讨价还价的战场上无往而不利,却在此处惹了个不大不小的麻烦,起因则是出行经验的不足
事情其实很简单,我们在某个菜里找到一根头发丝,要求店家置换一份;这样的要求如果是在上海同档次的餐厅中出现,应该说是很不过分的,甚至追加要求其免单也属正常
但遗憾的是拉萨距离上海足有4600公里之遥,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小玉用家乡的思路去处理西藏的问题,当然是有些先入为主了
先入为主的后果就是一厢情愿,比起置换一份店家甚至宁愿退钱给你,道理很简单,象玛吉阿米这样的餐厅,本就不会在意它在你一个人的眼中的口碑如何,更重要的是整体的效率
如果换成是我,把头发挑掉继续吃那又如何?出门在外,第一是入乡随俗,第二是凡事不斤斤计较,否则极有可能搞得自己郁闷,这种得不偿失又何苦来着呢?
虽然这个小插曲砸开了众人的情绪涨停板,不过收获还是有的,在这里我为小美拍下了一张自觉得是有生以来最成功的人像照
玛吉阿米餐厅小贴士:
二层的书架上有历年游客的留言本,可以阅读一下,不乏浪漫、深沉和风趣;三层观景台则是一座难求,据称需事先预定,但谁也不知道是怎么个预定法
菜式方面以藏餐和尼泊尔餐为主,内地过去的朋友可能会不习惯,因此该处洋鬼子居多;88元厨师推荐的烤肉属于贵且难吃的一类,调制酸奶的味道也不如街上2-3块钱的量产型能教人适应
最终评价下来,性价比最高的居然是我点的20块钱一壶的甜茶;其实要喝这玩意还不如去附近的甜茶馆喝5毛钱一杯的,口味着实相差无几
人均消费:50元
好在次日根据调整后的行程还将在拉萨继续休息,要做的事也只有邮寄明信片和游览大昭寺两件事要做,可谓比较轻松愉快
一早我便按照预想去大昭寺为救命恩人磕了长头祈福,随后干脆靠着正对着大昭寺正门的墙根席地而坐,边期望着拍些人像边等着姑奶奶们过来汇合
大昭寺正门永远不乏磕长头和旁若无人席地念经的藏民们,有些面孔我们甚至在昨天傍晚就看到过,比上下班还准时,撇开宗教信仰不谈,光是这种执着和坚持就是让人敬佩的
正当我们准备入内参观时却吃了闭门羹,理由是大昭寺上午只对本地朝拜的藏民开放,游客要到中午11点30分以后才能入寺参观
大清早就碰了一鼻子灰的众人并不就此甘心,掉转枪头前往玛吉阿米准备抢占制高点吃早餐,理由是昨天已经询问过早餐的供应时间是上午10点
大概是店员对我们昨晚的要求耿耿于怀,有意无意忽悠了我们一把;我在店门口一直坐到11点,餐厅依然是铁将军把门
连碰两鼻子灰的姑奶奶们自然咽不下这口气,继续靠购物来调节着她们的情绪晴雨表;我就在玛吉阿米这个拐角处的台阶上坐了许久,却也发现这个地方挺有意思的,一边是摆摊卖青稞末的藏族老太太、一边是熙熙攘攘的绕街人群,不时还夹杂着巡逻的武警,构成一幅光怪陆离的景象
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们穿流而过,用跳跃式的思维从他们的表情、衣着、打扮上想象他们的生活,就会感叹一个人就是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是主动或被动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似乎总是在刻意编织着一些悲剧性的故事,来警醒世人乐极生悲的道理;而人们却总是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如此循环往复
即使如此无厘头的胡思乱想,耐心也是有限度的;无奈之下众人只得先折返回布宫旁边的邮局,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高度寄出明信片的机会,这一生当然不会有很多次
我为Leo、Terry、Fanny、Raul、River各寄了一张,又为自己寄了一张,然而最后貌似只有寄给自己的那张没有到达,实在教我很胸闷啊
明信片邮寄小贴士:
邮局就在布达拉宫东侧的十字路口处,内有销售明信片的专柜,并备有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布达拉宫、珠峰、扎西德勒等数种纪念版的邮戳可以免费使用
如果在馈赠礼物给朋友方面不得要领,大可以买上一大堆明信片盖上纪念图章后回来分发,这比单纯购买饰品之类的东西要有意义得多
要邮寄也是可以的,还可以多一个邮局的日期邮戳,但明信片属于平信有丢失的可能(我就中招了),保险起见的话可以多备几份
另外,如果准备去珠峰大本营的话可以买一些空白明信片带着,珠峰大本营也有邮局可以邮寄,但那里购买明信片的话价格会昂贵得非常夸张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花3块钱买一张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的纪念明信片,这种明信片工作人员会当场把邮戳敲掉不能邮寄,纯收藏类的,很有意义
午后,总算在千辛万苦之下得以进入大昭寺参观,然而本以为的一场匆忙的游览,却最终变成了一次惬意的下午茶
使我觉得大昭寺整体感觉好于布达拉宫的原因在于两个字——自由,除了大殿内照例不能摄影之外,自由度相当之高,你甚至很难在整个寺庙中看到类似“游客止步”的标志
不止步意味着没有不能进去的地方、意味着可以到处乱晃,这无疑是旅途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事,因为你不知道在下一个拐角、下一个房间将会看见什么,一切都充满了悬念,而不是按部就班的“XX的游客请往这边走”
吃坏了肚子状态不佳的小美干脆就在大殿内一屁股坐在地上逗猫玩儿了,而我与小玉、大姐也很快便走散,我并不急于找到她们,索性就自娱自乐四处乱走起来
供奉释迦穆尼12岁等身佛像的大殿固然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仅一个拐角之隔的殿后转经长廊却是人迹罕至,这条围绕正殿3/4圈的转经廊实则非常壮观,但其空无一人的状况实在令人不得不诧异
可能是周围实际上形同虚设的铁栅栏使人害怕得不敢进入,按照导游吹进来的耳旁风所说,一般旅行团队的导游为了节省时间,都不会带游客到这个近在咫尺的地方参观
二层平台后的长廊也是如此,清幽静谧,却容易为大多数人所忽略;此处可以看到寺庙旧时的排水设施;实际上我是上了二层后才从平台间的夹缝中发现一层的转经长廊的
把大昭寺上下三层走遍两次之后才得以和同伴们重新聚集,聚集的结果不是匆匆奔赴原本计划中的色拉寺辩经,而是在顶层的露台上开起了茶话会
顶层有个小卖部,销售饮料的价格同样不是按品种而是按数量计算的(这一点稍后说明),凉棚下有一排正对着寺庙金顶的座椅,在下面的两个钟头之内,始终为我等众人和一群老外很有先见之明地占据着
这一排座椅位置极佳,即可观赏大昭寺一众金顶的风采、又可俯瞰二层平台、一层天井;寺庙金碧辉煌、如坠云雾中似的金顶群固然令人啧啧称道,不过更有意思的是俯瞰二楼平台上那些“到此一游”的游客们在照相时摆出的各种各样令人捧腹的POSE
小姑娘总是很花痴地摆出俗气到家的V字,小伙子则到处和MM合影顺带吃豆腐,大叔们总是一脸严肃,阿姨却一反常态地端庄起来;最搞笑的一位酷似冯小刚的游客,尽管是一种很纠结的表情,却摆出黄飞鸿式的大鹏展翅造型,直接把楼上一排人全部笑翻,在庄严肃穆的佛教圣地真是罪过罪过
(大昭寺;开放时间11:30分之后;门票:85元)
小玉不愧为首席美食官,不知道从哪份攻略里找到了这家名叫光明港琼的甜茶馆;这种甜茶馆和成都的茶馆有点类似,四川人爱好打麻将和摆龙门阵,至于藏民们的活动,男人们是打牌,女人们则是聊天
邻桌3个男人的牌局把我们吸引了过去,仔细一琢磨这个牌局除了一些细节之外和跑得快没什么本质区别,参与的3个也是各有千秋,两个年轻点的一个冲动一个保守,一个年纪稍大的则比较深沉,不过无论性格怎样,牌技实在是不敢恭维
小玉坐在冲动男的旁边,不时指点,之后还合影一张,我称此照为“汉藏一家亲”,笑言小玉为全民族大团结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我数次进入藏区的观感,普通的藏族人普遍比较内向,不善于主动和人沟通,但都比较淳朴和善,他们虽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但对外来文化并非抱持着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基本都是很宽容的
因此在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聚集区,多种文化或意识形态并存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也是这些地方始终吸引着旅行者的原因——百家争鸣远胜过一言堂
无论如何,事实胜于雄辩,无论是小玉的指点江山、还是我给藏族兄弟们发烟,都足以证明一点——我们虽然和藏族同胞无论在信仰、意识形态、思路、价值观等方面均有很大区别,但只要以一种人人生而平等之心去宽容对待,同样可以和谐相处
末了,冲动男还上演搞笑一幕;当时时针指向7点,小玉问他茶馆几时打烊,冲动男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镇定自若茫茫然地说——6点吧
全场轰然大笑,笑过之后或许才会意识到,这种不需要时间观念的闲散生活,又何尝不是我们所一直在孜孜以求的呢
(光明港琼甜茶馆;近大昭寺广场,丹杰林路北京东路T字路口往南行200米可见;甜茶5角/杯)
在这充满休闲气氛的一天的末尾,总算又见到了久违的老乔,他依然是那副八面玲珑、玩世不恭的样子,另外还有将载我们走珠峰环线的包车司机王进才师傅,这位王师傅也算是个值得挖掘的人物,关于他的事按下不表,稍后再叙
匆匆商议完珠峰四日的行程安排,采购工作也算做了个差强人意,为了防止纳木错的情况再现,这次是氧气袋、高原安全带上了;晚饭也是略显奢侈地搓了一顿牛排,美其名曰为接下来4日的艰苦生活践行,实际上哪有什么艰苦生活,到了日喀则还不是照样大吃大喝的
此时的我还有最后一桩任务——去药王山观景台拍布宫夜景,因为根据日程安排这或许是最后一次去那里蹲点的机会,而且作为摄影技术进阶的项目,我打算试验长时间曝光下的车流与布宫的组合
结局是赶到观景台已经是晚上10点,客观条件所限在半个小时的制限时间内只拍成功2张,不免令人有些沮丧;实际上这种沮丧显然是为时过早的,因为当时的我还不知道,次日的行程中将有大把的景观在等待着给我们以惊喜,欲知详情,请看飞越巅峰-西藏纪行的第四篇——惊艳藏南
药王山观景台小贴士;门票:2元:
位置就在大白塔的旁边,观景台的实际高度并不算很高,基本只有两三层楼,但因为占据了最佳的角度而成为摄影者必去之处
二层的白塔前没有围栏,用三角架可以轻易拍到侧面的角度,但绝对高度不够,若非10mm以降的超广角,大白塔是肯定进不去的;三层就视角来说非常理想,但遗憾的是石砌围栏将大部分拍摄角度都挡住了,想要拍出好照片就必须带上足够高度的三角架
想拍摄车流就必须达到6秒以上的曝光时间,手持拍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利用石台来保持稳定我也试过了,非常困难,就算拉萨海拔“仅”3600米,憋一口气也是很难受的,因此还是劳劳驾,背个脚架上吧;布宫夜景灯光的时间是晚21点30至22点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