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我和K接近晌午才出门。我们沿着鼓新路一直走,经过很多蜿蜒的坡路。
过船屋便到八卦楼。它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所以叫八卦楼。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由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红色圆顶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5世纪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
现在,这里汇集着从世界各地而来的风琴,变成了博物馆。我们去的时候,八卦楼里很空荡,并且一直能听到反复播放的土耳其进行曲。一楼一进门便是一架高10米的巨型管风琴。它结构细密,听说要使它近3000根音管发出美妙音乐,要花上一年半时间来安装。我们爬到楼顶,看到高高隆起的圆顶上有繁复奇妙的花纹。那色彩,是充满宗教感的肃穆。
继续无目得行走,安海路36号的番婆楼挟着洛可可风情,便在眼前了。正门没有开,我和K悄悄从边门进去,沿假山高墙望去, 居然还有小小的戏台。和K唏嘘了下这雍容的院落,便蹑手蹑脚地出去了。据说,这楼是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他在菲律宾经商致富后特地盖给他母亲住的。这个有福气的老太太,自住了这楼,从此点曲听唱,穿金戴银,其乐融融。街坊邻居叫她番婆,这楼便叫番婆楼。
番婆楼外,便是三一堂。 中午刚好赶上小朋友放学,穿着洁白校服的小学生从三一堂门口经过,打打闹闹地,像每个人的童年那般无拘无束。
三一堂大门紧闭,但能看到院内的白色浮雕,上面写着:“主是好牧人”。 1930年前后,厦门新街堂、竹树堂、厦港堂信徒陆续迁鼓浪屿居鼓浪屿,回厦门礼拜深感不便,于是三个堂会的信徒在鼓浪屿联合建立教会,故取名为三一堂。含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之意。后来听花堂的姑娘说,她周二都是到三一堂来查经的。我和K坐在教堂外的石凳上休息,摊开地图来发现花时间咖啡馆就应该在附近,于是我们准备寻找一番,喝杯咖啡提神。
顺着来时的方向找过去,发现花时间居然就在番婆楼里。咖啡馆藏在这么一个深宅大院里,着实让我吃惊不小。
K点了冰咖啡,我点了拿铁。Air夫妇都在,我又买了些明信片,于是便开始一张张地写。
文艺电影的桥段里,总会有个女孩,背包走天涯,不管到哪里都会给她默默爱着的那个人寄一张明信片。没有留言,亦不留姓名。好在我的爱人就在身边,也免了我万水千山辗转衷肠,何其幸运。
等那30几张明信片一一写完后,咖啡早冷了。它们将去往上海、南昌、无锡和烟台。
在门口,我注意花时间咖啡又叫Slowly Cafe。慢点再慢点。据说,在墨西哥的山地民族中有一个规矩,在上山的途中,无论累不累,每走一段都要停下来休息。他们的理由是“走得太快,会丢了灵魂”。安东尼奥尼在《云上的日子》中引用了这段故事。我曾多么恐惧,在繁华都市会日渐苍白,丧失感知美好的能力忘记自己内心的所求。我也曾恐惧,每天一睁开眼就想着要去某个部门采访,或是永远在去采访的路上。采访结束就匆忙回报社,打开电脑写稿。所有事情都忙好,疲惫地下班,吃饭,睡觉,等待另一个相同的昨天来临。没有时间去问问自己,你在做什么?你快乐么?这是你想要的生活么?
现在,在厦门,在鼓浪屿,在花时间。时间真的慢下来,屋外是缓缓的流云,细小尘埃轻轻地落下。这里没有邮件没有传真也没有采访,这里只有我和K。这一切像长镜头般流畅。
在花时间坐的忘记时间,恍惚感觉时间已经远离我。
后来,是饥饿感提醒我,时间的刻度。和K离开时,已经下午两点,我们去龙头路吃了扁食。然后在菜市场买了三斤螃蟹,准备回花堂煮。
煮螃蟹时还发生了事件。那时我正去楼上拿电脑,准备到楼下客厅上网,K在厨房洗螃蟹。可是回来的时候,就发现K同学的手指被螃蟹夹了,血流不止啊。K同学很勇敢,边煮螃蟹便喃喃自语道:“爷要吃了你,爷要报仇!”
我永远都忘不了。在花堂的小院里,阳光隐匿到树荫之后,有微微的海风从不远处吹来,潮湿的海腥味粘在皮肤上。我和K还有花堂的美女侍应生,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吃着螃蟹,老板家的大泽在练小提琴,四年级的小朋友要学钢琴和小提琴,鼓浪屿上的家庭里都是有音乐情结的吧。小木樨是老板的小儿子,他刚睡醒,在院子里玩皮球,一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这些美好得让人觉得不真实。
攻略:花时间咖啡,安海路36号,咖啡比较一般,但那里的明信片很美。10元一套,邮票店里有卖,可以直接写好,门口三一堂前有邮筒。tel,2064821
八卦楼,鼓新路43号,风琴博物馆门票20/人。
水果:鼓浪屿上有很多热带水果,比如蜜释迦,名字很有宗教感,但味道有些奇怪。
螃蟹:龙头路菜市场有很多卖螃蟹的小摊,我们买的是30元一斤的,非常鲜美,而且肥。
花堂自助厨房:1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