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黄龙
去黄龙的路上,除去有点险峻,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回忆。一清早车从九寨沟开出后,路上首先是碰到了一群上学的小学生,奇怪的是每辆从他们身边经过的车辆,他们都要举手敬礼,后来听人说,西部的小学生的家庭大多贫困,家里的孩子上学的费用,有一大部份需要国家或者内地的人民扶贫捐款支援才能读书,所以当地的老师常教育他们的学生要用敬礼来感谢那些乘车来的无私扶援他们的外来人员,久而久之,无论看到什么样的汽车,学生们都会敬礼,多可爱的孩子们啊!
车过“九道拐”后,越开越慢,车内的温度越来越低,渐渐地,窗外山坡的植物披上了一层白霜,原来是快要接近山顶了,这就是我们途中要翻越的雪山呀。对于我们这些在南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近距离地接触雪山还是第一次,兴奋的情绪一下子上升起来。车内的乘客也显得很兴奋,纷纷要求下车拍照。到了山顶后,司机师傅很慷慨地停下了车,车内的所有乘客都下去了,山上的雪已经没过整个脚脖子,大家尽情地在雪地里以雪山、牦牛为背景合影留念。
中午时分,车到黄龙门口,我们买了门票进入景区。看着黄龙的地图,地图上的黄龙景区就像一条正在飞翔的龙,再加上黄龙是由一个个多年沉积的钙化池所组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池水呈现金黄的颜色,所以黄龙因些得名。遗憾的是,我们去时的黄龙,因为缺水,下游的钙化池大多干涸,白花花池子只是一个个白坑,连有名的洗身洞和金沙铺地,也变得毫不起眼。一路走到黄龙景区的顶部,也是黄龙的精华,海拔3550米的黄龙寺后的七彩池才看到了冰蓝色的池水,听说根据季节的不同,池水颜色各有所不同,只可惜由于山上天气很冷,飘着雪花,我们身上的衣服也穿得不多,只待了一个小时后,就返程出景区去了。黄龙之行,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们两人凭着较好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像沿途上山的一些人那样,坐轿子或者吸氧来完成入口到终点垂直落差达1000多米的全程,成为我们黄龙之行唯一觉得欣慰的事情,嘻嘻。
黄龙有到九寨沟的车子,由于我们在黄龙玩得并不是太尽兴,所以还要去附近的松潘游玩,因为没有直接到松潘的车,所以我们先搭乘去川主寺的车,然后再找了当地的的士在下午六点多到达了松潘县城。
小贴士:由于黄龙地处海拔2500以上,所以景区沿途大多有供氧站可以吸氧,黄龙门口的接待中心有羽绒衣裤、大衣出租,还有吸氧器具的购买。此外,如果碰上黄龙的涸水期,还是奉劝不必进入。黄龙的钙化池和附近的神仙池同属一类,但我们并没有去神仙池游玩。川主寺是黄龙去松潘、九寨沟的必经之路,在那里可以包车去松潘,推荐可以找四人座的绿色夏利小的士,人满发车,车费是6元/人。
松潘*骑马
松潘城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建立,在唐朝时做为一个连通藏区和内地的重要城镇,古称:“松州”。对于背包旅行者来说,来松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租骑这里的马去四周的山区草地游玩。松潘是个小城,并不大,不一会我们就找到了马场。一块写着中英文的广告牌下面,就是这里目前唯一的马场—顺江骑马队。原先出发前,查找网上的资料得知,松潘有一家马场,名叫“快乐的小路”,一打听下来,原本松潘有几个马场存在,“快乐的小路”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个,也是实力最雄厚的一个,后来马场老板杨友富联结了其余几个马场的老板,成立了统一的一个大马场,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顺江马队。老板杨友富是个独眼镶金牙的干瘦老头,但他和他的亲威在松潘这个小城市开了马场、饭馆、旅店,属于有点实力的富户了。我们的吃饭、住宿、游玩都找了他。由于我们在松潘只能停留一天时间,所以他推荐的红原草地、黄河九曲、雪宝鼎等超过一天的游程都不去了,选择了去牟泥沟的“二道海”景区。经过讨价还价,我们两人以130元/人的价格包了四匹马,两个向导兼马夫。去之前的夜里住在松潘城里杨友富家开的交通宾馆,据说是当地最好的宾馆,我们以140元/两天包了个双人间,可惜当时当地政府正在改建松潘城里的供水系统,所以当天夜里一会停电,一会水管里排黄泥水,弄得我们都没有洗好澡。幸好晚上十点以后,电源就稳定了,还能通过卫星电视收看到上海的东方卫视,呵呵。
早上一大早,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顺江马场外,等了一会才等来了我们的向导兼马夫,两个面目黑黑的汉子。报了我们的姓名后,他俩就开始做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只见他们熟练地给马套上了鞍具,在给我们讲了些关于旅途的安全知识后,就起程出发了。天气依然晴朗灿烂,矮小的川马离开大路走上了上山的羊肠小道。起先我和我的同学都没有骑马的实战经验,在攀爬如此高的险陡山峰,心理如打鼓一样七上八下。幸亏两位马夫知道我们是新手,他们一前一后两匹马把我俩夹在当中,不断提示我们骑马的正确姿势和控制马的技巧。听从了他们的指导,我们在上山下坡的时候,就不断改变我们的坐姿调整重心,以便配合马儿上下坡时不至于摔下马背。经过一段时间的边走边练,逐渐地我们适应了马背上简单驾驭。这样,我们一颗悬着的心放松下来,眼光一边欣赏着壮丽的美景,一边口中忍不住唱起了<青藏高原><康定情歌>等曲调。然后好奇地向我们的向导提一些问题,从交谈中得知,两个马夫一个姓宋,一个姓张,都是川西的汉人,从他们的穿着上本来我们还以为他们是藏族人呢。我骑的是一匹黑马,我同学骑了一匹白马,据马夫说,都是只有三四岁的年轻母马,脾气比较温顺。可惜马夫们并没有为它们起名字,我只能根据它们的颜色来起名“小黑”和“小白”了,哈哈。走过了一阵的陡峭的上山路后,我们走在了一段平坦的泥路上。泥路上到处可见马儿踩出的蹄子印,马夫说,经常有外来的游客来找马队带他们去附近各处游玩,人员大多数是外国人居多。据说十多年前还没有搞骑马旅游的时候,老宋和老张都是马帮的人员,以马驮货物进出山区为生。后来有外国人雇佣他们的马搞探险、旅游,他们来担任向导,这些外国人回去以后经过相互宣传,以及网络的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地骑马旅游。这样,当初的那些马帮老板也转行搞起了马队,队中长期和老外接触的人也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来到马场看到的那块广告招牌是中英文的原因。随后的几年里,国内来马队租马旅游的人员也逐渐多了起来,其中大部分是四川及周边地区的人,像我们这样的来自遥远上海的客人还是很少的,为此,我觉得很是意外和自豪。在到达山顶时,老宋指着远方的一座巍峨的雪山说,那是这里的藏民信奉的神山之一-海拔5500米的雪宝鼎雪山。于是,我就在这个地方留下了我的一张骑马照片。由于昨天晚上下了一阵的小雨,山顶上积了一层白雪,而下山的路却是泥泞不堪,马匹下山腿吃不上力,所以我们都下马步行,老宋和老张他们是山里人,腿脚如风,很快地就把我们甩在了身后。到了二道海以后,我们两人花了70元门票进去,老宋和老张他们就在外面等候我们归来后,再送我们返程。二道海是牟泥沟的一个主要景点,然而因为二道海景区里的人行道路都在刚开始的铺设中,所以显得很是凌乱,并且里面没有什么游人进入,更觉得冷清。在二道海的尽头有二个硫磺温泉池,据说许多藏人都来这硫磺温泉池泡上一泡,对治疗皮肤病很有好处。我俩到时,硫磺温泉池并没有人在里面洗泡,我们只是在里面泡了泡脚,体会一下泡温泉的感觉,然后在这里遇到了住在山上的几个看山林的藏人,送了他们一些食品,他们也回赠我们一些山里采摘的菌类可食植物,非常不错。之后,就是出沟返回了.
至此,我们的“九寨沟-黄龙-松潘”之行也已结束,回到成都后,乘上返程的飞机回到上海。八天的旅行虽然短暂,但回忆却是美好的,在这里引用一句老话来形容九寨沟景色的美丽和神奇:“如果你爱一个人,请带她来这里,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请带她来这里”。
田雨
2005/8/28
(松潘骑马)
(松潘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