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游记 -> 跟团游记 -> 偶然到来的三亚之旅

偶然到来的三亚之旅

发表时间:2010/2/25 10:31:39 阅读:112次

这次的三亚之行纯属“偶然”,加之时间不凑巧,刚好赶上旺季和元旦假期,三亚的酒店和家庭旅馆的

房间情况自然比较紧张,所以订房的问题就变得棘手起来。要感谢100T,通过他们的帮助,我订到了早

苗别馆的全海景大床房。

  早苗别馆坐落在三亚湾胜意海景酒店附近的一座很不起眼的公寓楼里,老板是台湾人。据我所知2层、10层都是该馆的房间。我们住在10层的1号房,房间的落地窗正对三亚湾的大海,观海角度极佳,甚至比“南风908”距离大海还要近些,躺在床上,海景尽收眼底。房间设施全部按照星级酒店标准配置;电视是液晶壁挂的;家具和装修比“南风”要新;房间内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免费上网;据说毛巾之类的消耗品也是送到清洁公司统一清洗的。不足之处是房间面积比“南风”小很多,而且楼下即是滨海大道,会感觉到有一点点吵,但这些并不足以影响房间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午后,阳光便会撒满这个房间的每个角落,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坐在窗前享受一下午的日光浴。到了傍晚,夕阳橘红色的光芒会撒在海面上,像为海水镀了一层金箔;也会暖暖地撒在人的身上,让你全身每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在三亚的这几天,我几乎每天都会赶在日落前回到房间,躺在床上看太阳慢慢西沉。这时,我能感觉到自己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开在公寓楼顶层的Coffee Bar,是早苗别馆的一大特色,分为室内和室外露台两部分。室内装修很有特点,房顶上倒吊着许多类似稻草的植物,桌椅全部是木质的,桌面上铺有透明玻璃板,下面压着很多“过客”的“涂鸦大作”,有的留名,有的无名;Bar内可以免费上网,带上本本,坐在这里消磨一下午的时光,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刚到三亚的那个下午,我就在这里“偶遇”了前来消磨假日时光的“盛开的水”MM,也由此引发了我的“三亚之行第一场饕餮宴”,那是后话。)而室外部分,可以算是这个Coffee Bar的最大卖点:环绕整面公寓楼的大露台被布置成花园的模样,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和花朵摆满整个露台,还有藤制秋千置于其中。面向大海的围栏被制造成一整张“吧台”,选一张高脚椅,在此处坐下来,便可俯瞰整个三亚湾,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如果你也有机会来这里小坐,我向你推荐红豆冰沙、绿豆冰沙和木瓜奶昔,都是十几元一份,好大的一杯!但切记,最好不要在1月初的下午来,如果偏巧赶上,那你一定要选择放弃美景,坐在室内。因为我亲身体会到,在这个时节,坐在露台上吹着风、吃着冰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啊!
  看过以上的内容,你可能会觉得早苗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家庭公寓。但是我必须客观地告诉大家两个事实:

  一是早苗的软件服务方面较弱,管理也有待正规化。早苗没有前台,入住时要先到11楼找COFFEEBAR的服务员,由他们通知老板娘来送房门钥匙。早上出门前必须亲自或电话通知服务员打扫房间,否则你回来时看到的房间肯定和出去时一样,在门上挂“请即打扫”的牌子,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二是要小心房间里的蚂蚁!我曾在房间里发现过几只棕色的小蚂蚁,有时出现在壁纸上,有时出现在盥洗池里,好在床上并没有发现。虽然只有零星的几只,却给我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阴影,以至于每天早上出门前都要让服务员在房间里喷药,下午回来后再开窗通风,这样的做法还是很有效的。前段时间看见有网友提到“南风”房间里出现了蚂蚁,当时并没在意,却不想我会在早苗也遇到这种情况,实在有些懊恼。在此提醒大家,在房间吃完水果或甜食后,一定要及时处理垃圾,以防蚂蚁“来袭”。

■ 三亚第一餐(回民鲜鱼汤)


  三亚之行的第一餐,可以称作是场别开生面的“南北聚会”,它缘自在三亚出差的 “开水”、“江

江”同学和我的一次“意外”会面。事后才听开水说,她经常会在工作结束后到早苗的COFFEE BAR小坐,正巧这次我的房间订在这里,她和江江便准备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我见面,给我一个惊喜。  入住早苗别馆收拾停当后,我便接到了开水的短信,当得知她们正在COFFEE BAR等我时,真是既兴奋又感动!兴奋的是可以见到一直久闻其名,不知其人的江江同学,感动的是她们能把我这个客户当作朋友去看待。这次三亚之行,是她们让我最先体会到了海南人的热情与好客。在她们的提议和带领下,我又一次品尝了羊栏回族鲜鱼汤,和三年前相比,感觉大不相同。

  江江同学特意带来了她那位有“三亚百事通”之称的表妹,这个姑娘真是神通广大,正值元旦,出租车很难拦到,不等我们开始发愁,她已打电话找来一位司机哥们儿,把我们全体送到了回民村的“青云饭店”。有了“百事通”妹妹,侃价、挑鱼、点菜过程一气呵成,我还没看明白是怎么回事,香喷喷的鱼汤便已经上桌了。
  三年前和老公来品尝鲜鱼汤,根本没有注意它的原料和吃法,只记得汤很鲜,肉很嫩。其实这鱼汤里的“奥秘”、这喝鱼汤的窍门,还有很多呢!
■海鲜“三家店”大比拼

  吃海鲜,是我在三亚的“重头戏”。老公对于海鲜的态度是完全“没感觉”,在他看来,他只是我
的“陪吃”而已。
  这次来三亚,我们一共光顾了三家“知名”海鲜餐厅。依次分别为:来是福、春园3排4号和明润三亚湾新店。篇幅限制,不再展开细说,只把我心中对这三家店的评判分以下几项略作说明吧:

※ 就餐环境大比拼
关于就餐环境,我认为:来是福最好,明润新店次之,春园最末。

1.把来是福放在第一位,可能有考察不够全面之嫌。因为是在中午光顾的,全餐厅只有我们一桌客人吃饭,所以在“安静”方面,肯定无可挑剔。但就整个餐厅的装修、桌椅的质量、室内的整洁度来看,来是福也当仁不让地排在后两家之首。我不作详细说明,以后附的照片为证。

2.明润新店就建在三亚湾的海边,就地理位置来说,算是三家之首,因为临海,如果白天去就餐,可以边看海景边吃饭,想来是很惬意的一件美事。但可惜,我们是晚上去的,当时正值就餐高峰时段。明润将其室内部分完全舍弃,乱七八糟地堆放着一些桌椅,满地垃圾。而室外的大棚底下,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大、小圆桌,桌椅的质量也很一般。大棚内人声嘈杂、乌烟瘴气,让人观之便先减一半食欲。
3.春园在就餐环境这项比拼中,排最末一位是必然的,它的布局必然导致了就餐环境的糟糕。它的面积虽大,但摊位太多,显得拥挤不堪。各摊位的桌子几乎要摆到过道上。如果你去的时间较早,还可以选到较为合适的桌子,说“合适”,无非也就是离大门近些,空气稍微好一些。如果你去晚了,便几乎无从下脚。站在门口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全是人,场景着实恐怖。我常想,春园里那么窄的过道,那么多的客人,加上全部摊位都是明火明灶,一定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关于服务质量,我认为:春园最好、来是福次之,明润新店最末。
1. 春园的经营性质,决定了摊主的热情程度和服务质量。他们首先会极尽招揽之能事,将客人吸引到自己的摊位中落座。随后会带客人去买海鲜,殷勤地帮你杀价,虽然你明知道他与海鲜商贩有勾结,但面对一张“热情”的笑脸,也只能忍他们“宰割”。
  不过平心而论,对于客人提出的要求,摊主一般都会想办法满足。比如,我们同行的朋友既想吃炒菜,又想吃打边炉,可我们所坐的桌下没有煤气炉,而有煤气炉的那桌客人却执意不肯换座位,老板为了留住我们,还是想尽办法把那桌的煤气炉搬过来替我们接好了;在就餐过程中,对我们的要求也基本能做到有求必应,还会主动过来帮我们给火锅续水,替我们捞出已经煮好的食物。这一点,是我们在其他两店中没有体会到的。
2. 我们去来是福时正赶上中午,一般三亚的海鲜餐厅都是晚上人较多,中午很冷清。但老板娘和小妹的服务态度还是不错的。他们会主动打招呼,引我们到店中坐好;在挑海鲜时,也不会过多地推销价格贵的种类;对于我选中的海鲜,能够合理地推荐适合的份量。在来是福的这餐,我们吃饱吃好,却没有任何浪费,可以说是老板娘的功劳。
  但我还是要吹毛求疵一下:因为没有其他客人,所以老板娘和小妹都坐在路边的椅子上休息。我们结帐时,要走到外面把她们喊进屋来,有点麻烦。
3.明润新店排在最末一位,是“当之无愧”的。我们到店时大概是晚上六点半左右,这时店里已经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了。进入店内等待了3分钟以上,仍没有小妹过来帮我们找位子。不得已,我们自己到服务台询问,才被带到了一张空桌上。落座后,服务员扭身便走,既不指点我们应该怎样点菜,也没有提出带我们去挑海鲜。又是不得已,我用衣服占着座位,和老公再次来到服务台,才找到一位帮我们选海鲜的“大叔”。此君明显想是“宰”我们一道,推荐得都是既贵又看着眼生的海鲜。怎耐我和老公“百毒不侵”,心中已有分寸——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海鲜选好后,要先过秤付钱,我见他们把海鲜种类和价格记在了纸上,但我们选好的海鲜袋上既没有标志又没有桌号,真担心他们弄混了,不过看来他们还是心中有数的,至少没有上错菜。
  明润新店的服务员至少要喊两次以上才会过来,而且态度生硬,没有任何笑容,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我想,之所以会这样对待客人,想必是近年来生意太好、名声太大的缘故吧。
  关于菜品的口味,我认为春园第一、来是福次之、明润新店最末。
1. 曾经在很多游记上看到过对于春园菜品口味的评论。多数是说炒菜的味道一般,无法与明润及168相比,所以三年前来三亚时,我根本没有去春园。这次也是在同行的朋友强烈要求下,才同意前往的。 但结果却让我很惊讶,无论是味道,还是卖相,都比来是福和明润要好。而且春园的海鲜质量,都明显强于另外两家店。比如,芒果螺很大,肉质很厚;扇贝蒸制前加入了蒜蓉、粉丝和豆豉,做得很精致;沾料的味道也很合我们的口味。
2. 来是福的菜品味道总体来说也还是不错的,老板娘帮我们挑的三点蟹,个个有膏。缺点是海鲜的质量差一些,芒果螺和扇贝较之春园要小很多。
3. 明润新店的菜品,是最让我失望的。芒果螺很小,端上来时多一半是壳,味道也是不咸不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蒸扇贝,竟然不放粉丝,简直是偷工减料。就算您要保持海鲜的原汁原味,但最起码的配料总不该省略吧?!让我最不满意的是沾料,不但口味发甜,味道清淡,而且像是放了淀粉,稠呼呼的。老公见我实在吃不下,便和服务员要了酱油和醋兑上,味道才算正常一些。
  所以真有些想不通,明润到底哪一点值得这么多食客前来光顾。难道不同的人群,口味上的差别真有这么大?
清补凉一条街
  清补凉是这三年来一直让我“日思夜想”的食品。在第一市场找寻几次未果后,我和老公决定扩大搜索范围。于是选了个中午,在第一市场东口吃过抱罗粉后,便一路向北,踏上了“寻找清补凉之旅”。没想到这一找,还真让我挖出了个“清补凉一条街”来!

  从抱罗粉店北行800米左右,便来到了我们三年前拍照的兰贵坊影楼,过了兰贵坊,会发现左手边有一条小胡同。我和老公想,清补凉这种民间小吃,肯定更容易出现在小胡同里,便舍弃大路,从小胡同插了进去。一直走到小胡同尽头的十字分岔路口,右手边是“佳人有约”商场,如果从这里往右拐便会回到兰贵坊所在的那条街上。我和老公决定先直行,看看会不会有所发现。天从人愿!过路口再直行50米后,便发现了我要推荐的第一家“清补凉”店——
※ 杂粮养生堂

  这是一家介于餐厅和甜品店之间的小店。门口竖着的招牌上写着店内的特色食品名称,吸引我的是“椰奶清补凉 3元”的字样。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我急忙拉着老公进了店里。
  小店大概十几平米大小,装修得干净整洁。店中有两位客人正坐在一张桌前喝着某种炖品。我和老公一进门,便被服务员小妹热情地领到座位上。我迫不及待地点了两碗清补凉,在小妹的推荐下,还点了两只名叫“地瓜稞”的特色小吃,分别为椰蓉馅和花生馅。价格是1元/只。
  这家店的清补凉是用透明的玻璃碗盛的,比我想象中的碗要大很多,而且看起来很精致,比三年前在街边摊吃的清补凉,卖相要好得多!清补凉的味道不错,配料也不算少。可以看出,椰奶是用椰子肉“现打”的,货真价实。只不过,我个人很不喜欢吃里面的芋头。
  地瓜稞是黄颜色的,也盛在透明的玻璃盘中,它的形状和北方的面食“糖三角”一模一样。外皮咬下去时有一点黏度,味道微甜。里面包的馅料很足,椰蓉馅散发着浓浓的椰香,还可以吃到细细的椰丝,而在花生馅中也能吃到很多花生碎。地瓜稞配着清补凉一起吃,味道好极!
  我拍下了这家小店的招牌、店内价目表以及甜品的照片,供大家参考。
第一市场
※ 难觅踪迹的小吃摊
  一直对第一市场夜市的小吃念念不忘,本以为这次能够“旧梦重温”,却又偏偏事与愿违。夜市虽然还在,却已与三年前大相径庭。街口卖烧烤的摊位已全部撤消,卖清补凉的大姐和卖炒冰的小妹也都不知去向。所幸,烧烤和清补凉在这次旅行中都被我重新发现。但也许是冬季的原因吧,始终没有找到卖炒冰的,乃此行一大遗憾。

  “退街进棚”的水果摊
  这是我在第一市场夜市发现的又一大变化。
  三年前,夜市的水果摊几乎全摆在街上,占去了道路很大一部分空间,既影响交通也影响市容。现在的水果摊已经全部撤离街道,搬进了屋檐下的棚中,空出了道路以便行人通过,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推三轮车的游商不见了,我也没有像上次一样再买到坏掉的西瓜。可喜可贺!
※ 百种花果百样甜  
  虽然冬天不是芒果成熟的季节,但我和老公还是没有抑制住对芒果的“热爱之情”,冒险在一个摊位买了几个表皮半青不黄的芒果。本以为肯定又酸又涩,想不到却很香很甜,算是捡了个大便宜吧!  冬季的三亚,是吃“青枣”的季节,近期去玩的朋友一定要买来尝尝。此果虽唤作“枣”,食之却

丝毫没有枣味,入口只觉清香甘甜,解渴生津,似乎更加像梨。青枣比较耐放,易保存。我把它们放在塑料袋中超过三天,其间经历了飞机和火车的双重颠簸,仍能保持新鲜状态。回到家中放在冰箱的零度保鲜室内,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我带回来的青枣是在上周日(1月13日)吃完的,时隔一周,竟然没有变质。在热带水果中,堪属奇特!
  和芒果相比,我更喜木瓜,因为它的甜度较淡,多食不会上火,还兼具美容、美体之功效。曾听朋友讲过,木瓜分两种,一种是海南本地产的,体型较大,瓜心是黄色的,未熟时可以当作蔬菜炒食或做汤。另一种台湾产的,体型略小,瓜心是暗红色的。但我每次吃木瓜时,都没有去分辨过,主要是美食当前,就顾不得那许多了。 我对数字没什么概念,所以每次在三亚买东西,都记不住价格。今天中午逛百盛超市,看到货架上有海南产的木瓜,尚算新鲜,标价6.6元/斤,想来会比在三亚贵很多吧?
  小米蕉的外型恰如其名,生得娇小可爱,身长不足香蕉的1/3。在三亚众多热带水果中,算是较有名的一种,很多游记中都会提到它。小米蕉吃起来绵软甜腻,让人齿颊留香。也许是因为不易保存吧,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北京市场上看到它的身影。在三亚常见有游客打包带走未熟透的小米蕉,但不知这样的它是否还会好吃呢?
  我以为灯笼椒辣酱会在卖调料的摊位上,转了一大圈才发现原来在蔬菜摊位才有得卖。这种酱是小贩用瓶子罐装的,密封盖儿是塑料的。(闯了祸的正是这个塑料盖儿)价位分两种规格,大瓶的5元,小瓶的3元。我们各买了一瓶。前两天在家吃火锅时用了一点,味道不错,比成品灌装的要辣一些。
  现在来说说这灯笼椒辣酱是如何闯祸的。刚才已经提到瓶子是用塑料盖封口的,看似很严实,我便放心地把它们直接放在了行李箱里。谁知到家后才发现,塑料盖的密封性实在太差,撒出来不少汤,把三角架套都弄脏了!所以提醒大家,买现磨的辣椒酱,最好多套几层塑料袋,并且和其他特产一起打包
箱,尽量让其保持直立状态以免汤汁泄漏。如果觉得麻烦,建议还是去商场买成品的好,味道上差别不大,但方便运输。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