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体验过的人来说,“潜水”听起来像下油锅。实际上只要壮起鼠胆、做足准备,潜水其实并不危险。这项运动不但能见识到神奇的海底世界,还能激发人的潜能呢,对此我深有感触。
三亚海域是世界公认的潜水胜地,而蜈支洲岛又是三亚最佳的潜水胜地,海水能见度最高可达27米,周围海域的海底资源保存最为完整。 蜈支洲四周海域清澈透明,水域中盛产夜光螺、海参、龙虾、马鲛鱼、海胆、鲳鱼及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南部水域海底有着保护很好的珊瑚礁,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惟一没有礁石或者鹅卵石混杂的海岛,是国内最佳潜水基地。 |
我还来不及反悔,就被塞进了Daniel的车,目的地:蜈支洲岛!
“爸爸,妈妈,你们也去潜水吧!我订了票。”
“好啊!”爸妈欣然答道。真没想到他们这么干脆。
“她是说把她的票让给你们用。”Daniel解释道。
爸妈说那就算了,听说很贵。我赶紧说,我并不是孔融让梨,只是自己不敢去又怕浪费票、所以才请他们顶替。Daniel接着说,如果我不去,他也陪我把票让出来。这样商量到最后,我们的两张船潜票照旧使用,另外再给父母补买两张岸潜票。箭在弦上,这下更没退路了!
爸妈和Daniel热烈的讨论着潜水,我不说话,暗暗练习着用嘴呼吸。连老年人都这么勇于尝试,我怎么好意思退缩。最坏的结局是什么呢?喝几口海水,最多短时间溺水而已,死不了。上次来三亚因为恐惧而放弃潜水,回家追悔莫及,所以这次在携程订三亚套餐时,几乎是不加思索就买了船潜套票,事后又痛恨自己冲动。妈妈说上次跟公司来海南旅游,觉得自费潜水很贵,回去后好后悔,想不到这次可以补上。
出发前夜,Daniel已经睡了,我还在上网查潜水资料,读到别人的恐惧,还有他们超越恐惧的种种经历,以及水下的基本手势:up, down, ok, 不舒服。还有平衡压力的办法。
学会做平衡压力。潜水时因为水的压力,在下潜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觉得耳朵疼痛,做了平衡压力,即无疼痛感。 |
如果不敢潜水,不敢尝试任何极限运动,那么去很多精彩的地方都只能作壁上观——不投入其中、怎么会充分体会一个地方的美呢?这就是一道坎,翻过去就海阔天空了。这样想着,给自己打气。又看到说在所有运动当中,潜水的危险程度排第33,而第32是足球。据说有些潜水教练也是不会游泳的,不知道是不是瞎掰。很晚才睡,心中忐忑。
来三亚玩三天,天气预报全是阵雨。携程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蜈支洲如果因雷雨而关闭,我可以获得潜水项目的全额退款。昨晚求雨,今天竟然意外放晴。你说是不是老天跟我开玩笑!也许是老妈面子太大,她过生日,连天气预报都不算数了。
费了一番周折才办好潜水票。期间爸妈看见出水的女孩对男朋友撒娇,说水底下好辛苦,吓得要打退堂鼓。Daniel却坚决的把票买了。这人就是这样,自己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也不准别人怕,即使是至亲也毫不姑息。钱都付了不可能浪费,硬着头皮上吧。
换游泳衣,罩潜水服,“解开拉链再穿,拉链在背后。”穿好衣服大家相视大笑,罩个头盔就很像宇航员。天热,男生们纷纷拉开拉链、露出白肉、穿起来了露背装。 Daniel上船时潜水服脱到肩膀以下,看起来虎背熊腰,其他人窃窃私语:“这个厉害!”我前面坐着一个气质女生,看起来像24小时里的Nina,黑色泳衣、短发。训练课非常简单,三分钟讲完注意事项,我可还有很多疑问呢。工作人员说:“再有问题直接问教练,教练是一对一的。”
路上碰到一个小姑娘刚上岸,她跳着说:“真好玩!还想再玩一次!”初生牛犊不怕虎,让人羡慕。快艇在海面上划一个圈,靠近一艘小船。同行的胖子笑道:“原来船潜比岸潜就远这么几十米。”
大家排队坐好,等待套上沉重的腰带。我缩在最后,结果害Daniel陪我垫底,教练正好用完了,我们只能等下拨。等待的滋味真难熬。这时候一个小胖子上岸了,兴高采烈说海里好漂亮!一个四川口音的女孩和伙伴们交流心得:“这边(船潜)比那边(岸潜)好看多了,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鱼,太巴适了!”一个摄影师套上装备,来到船舷边。一个教练在他身后伸脚,一脚将他踹进海里。这种入水方式叫人不寒而栗。
轮到我下水了,52号王教练带我。“我不会游泳,第一次潜水。”我简单的自我介绍了一番。教练说没问题,“经过训练就可以潜水,没有危险。”我口含呼吸器,用上下左右四颗牙咬住,嘴唇O型包住,眼睛鼻子被封起来,埋下头练习用嘴呼吸。感觉极不舒服,我几秒钟就抬起头来。“你在想用鼻子呼吸了。我们潜水鼻子是封起来的,要习惯用嘴呼吸。没关系,慢慢来。”王教练可真耐心。
第二次下水,没几秒钟呼吸器就松了,几滴海水跑到口腔和喉咙里,好咸!(难怪困在海面的船员会活活渴死,海水没法喝!)
“怎么了?”
“它掉了!”
教练说上下左右四颗牙咬紧呼吸器就没事,如果实在害怕,可以用一只手轻轻托着它。
“我已经看到珊瑚了,想上岸。”
“你才下水怎么就想上去呢?”
我老实说:“我害怕水。”
“你都拉着我的手了你还怕什么呢?”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咱们现在在水面练习,不练习好我是不会让你下去的。”
哦,那就好。调整好以后再次下水,一呼一吸……这次时间比较长了。
这时教练照例问我要不要水下录影,我感激教练的耐心,正想表示感谢,所以欣然答应。问Daniel要不要同拍,他却一口回绝,错过了两个人在水下合影的宝贵机会。这时先前的"Nina" 被一个教练拖着上岸,“太不舒服了,我不玩了。”好可惜,半途而废。
再次下水就比较轻松了,于是我一直做down的手势。脚下隐约有小鱼游动。过了一会,教练在背后一提,原来还在水面上!
教练鼓励我说:“看,你现在已经适应了。呼吸没问题,就是胆量小了些,适应的时间比别人长一些。来,咬住呼吸器,我们下水。”这回下水就顺利了,我右手托着呼吸器,左手攥住教练的手,渐渐下潜。我一直做ok的手势,并使劲吞咽口水获得压力平衡。原来海底世界是这样的!和电视里看到的二手画面截然不同,软体珊瑚鲜活的舞动着,生命力非常旺盛;一群群小鱼从我们身边游过。还有颜色鲜艳的Nemo跟我打招呼。阳光穿透水面射到海底的珊瑚上,光线灵动变幻,果然如网上所说,“海底那么多好看的,眼睛都忙不过来,先前的恐惧和担忧都忘记了。”教练轻轻的抽开手,扶着我的胳膊往深处游去。我两手划水,脚上下摆动。有了氧气瓶、不会游泳的人在水底也能自由自在,真是伟大的发明。
事后听妈妈说,她也玩得很畅快,虽然下水就喝了口海水,后来就看得很开心,一直下潜,也不觉得气闷。教练要带她回去时她还不肯,硬拖着教练又下去了一次!
当我回到上海的家中重播海底的视频,海底的画面配上好听的音乐,就仿佛又回到了大海!这次因为买重了票,钱花得比别人多,不过比起美好的回忆来说,那点钱又显得微不足道。下次去马代,可能还会去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