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也是我们在岛上的最后一天。在岛上三天多了,享受地差不多了,就想换个角度,从天上看看这个千岛之国,并去首都看看,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按照宾馆规定,今天中午要退房,而航班则在半夜,有大半天无家可归,所以决定两点离岛。
早上青青又出海浮潜去了,我打算悠闲一点,在岛上晃半天。跑到水上运动中心,教练远远看到我手一摊,表示还是没有风,不能玩冲浪。不过,为了不让我这么一个好学的游客失望,他们特意在沙滩上架起风帆冲浪板,一个人站在上面演示,另一个人拉着绳子代表风向,教我怎么逆风返航。原来关键不是交换站立的位置,而在于通过摇动风帆将冲浪板掉头。借着一阵小风,我自己练了一下,终于掌握了技巧,呵呵。
风来了一下又没有了,我只好放弃风帆,划着独木舟出海过瘾。即使搽了防晒霜,昨天光着膀子还是被晒暴了皮,特别是肩膀部位,今天学乖了,套上体恤衫和救生衣就好很多。
游了会儿泳,去酒吧聊天喝东西,一早上就这么过去了。这次在岛上三天半,基本天天运动休闲,没有什么景点诱惑,过得很是悠闲。难怪别人都说马尔代夫最适合休息和度蜜月。
下午先去马累机场存行李,快艇经过好几个度假岛,我们上次来的时候是晚上黑乎乎地看不到,现在看起来各具特色。马累机场单独占据了一个岛,与首都岛隔一个海峡相望,乘渡轮10多分钟就可以到。
我们先坐水上飞机,是那种螺旋桨的小飞机,直接在海面起飞,驾驶舱非常简陋,驾驶员居然光着脚开飞机,起飞后噪音很大,需要戴上耳塞才行。但是一看到窗外的美景,大家都忘掉不舒适了。先是首都、然后一个一个度假岛,如同明珠一样散落在海中。一直听说水上屋作为马尔代夫的特色,全赖珊瑚泻湖的地理特征。上飞机一看,可不是,每个小岛周围方圆几两公里都围着一圈珊瑚,如同防波堤一样呵护着水上屋。个别宾馆的水上屋在海中央,也是因为正好住在泻湖的中央,可以避免风浪的袭击。离首都最近的卡伦布岛周围没有泻湖,所以也就没有水上屋。我还看到了卡尼岛-- 长长的栈桥和码头、水上运动中心,所有的帆船都在沙滩上躺着,看来下午还是没有风,呵呵。二十分钟,飞机回到海面。这一趟还是很值得。
上天后接着就下海,我们又坐渡船到了海上的潜水艇码头,乘坐鲸鱼号深海潜艇。据说,全世界可以深入海底
没有任何感觉,我们就到了
到海面已经五点半了,趁着天亮,到马累看看这个国家的首都。远远看去,有两个建筑很引人注目。一个是中国大使馆,象风帆一样屹立在海边,在一个就是清真寺的金顶。正好是祈祷的时间,高音喇叭向大家发出召唤,据说这时候商店、饭店会关门,大家会做祈祷。马累不大,街上都是很小的店铺,摩托车成群结队的让人心惊肉跳,不过街道还算整洁。以前,这是一个苏丹统治的国家,后来共和了,现在总统是国家元首,王宫也变成了旅游景点。东南亚海啸也波及到了马尔代夫,中国无私地给了这个国家很大的援助,所以中国人的形象在当地不错。
我们在当地一家高档的餐厅吃晚饭,两人份的龙虾海鲜餐,60美元,包括两只小龙虾、大明虾和各种鱼,味道还不错,但是价格也够高的乐,而且前后等了一个多小时才上菜。算账的时候居然要多收一倍的钱,后来才发现是算错了。汗。。。
新加坡
第五天半夜上了飞机,五个小时的飞行加上三个小时的时差,早上七点到了新加坡。我来过新加坡好几次了,觉得这是一个挺乏味的城市,加上飞机上看了本电影没怎么睡觉,到酒店碰到床就睡着了。
醒来已经快中午了,我们在市中心乌节路的文华酒店,出门就是商场,感觉这里的大品牌店过于密集,比如LV在不长的路上就有三家。新加坡室内的温度定在23度,穿着短裤觉着冷,而出了商场就是30度的闷热气候,温差如此之大,进出几次就感觉非常不舒服。从信义城逛到DFS,两个多小时,也就差不多了。
晚上在乌节路逛到快10点,想起新加坡的辣椒蟹非常有名,又赶到牛津街大快朵颐。牛津街是一个类似大牌档的小吃广场,但是做的口味非常好—黑椒蟹、老虎虾、海鲜汤、再加上两个大榴莲,吃的我们快走不动了。可以说,这是我们这趟出来吃得最好的一顿。回想出租车过来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