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6日见闻(下)
1. 新加坡生活初体验:四季酒店和摩天轮
汽车进入新加坡境内,道路宽广,绿树成荫,成片的组屋显得非常的整齐划一。据司机说,所有新加坡公民只要家庭月收入不多于8000新币,便有资格购买组屋,产权为99年,价格相对于新加坡的收入水平来说是很低的。新加坡解决居民住房方面的经验是很值得中国政府学习的,很多城市所推出的经济适用房就是这方面的例子。车辆经过樟宜市区,一个我所很熟悉的地方。九年前我在新加坡学习时曾在这里住过。
上次也是我第一次到新加坡记得是在1997年的6、7月份,在新加坡呆了三周时间,住在樟宜海边的美丽殿大酒店,离新加坡机场不远。记得酒店边上就有一个军事基地。总体感觉新加坡是一个美丽、繁荣而又异常注重次序的城市之国。那时,刚刚经历了印尼的森林大火,岛国上空一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烟火余烬的呛人味道,电视上也是连篇累赘的报道森林大火扑救的进展报道,气氛刹是紧张。每天起床的头顶大事就是打开电视看当天的灰尘指数,以决定当日的行程。有赖老天帮忙,几场大雨,加上各国的鼎力相助,连绵的森林大火终于被扑灭。大火的起因据说是印尼当地人传统的“烧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荒种地”,没想到会给印尼及周边国家带来这样大的麻烦。
下午1点30分,抵达四季大酒店,顺利办理了入住手续。门口停了很多警用摩托车,看样子是有政府要员在酒店活动,后来得知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此公务。
这是一家非常豪华的酒店,酒店的外观及大堂并不显眼。进入客房,宽敞舒适,洋溢着一股高贵而淡雅的,宛如鲜花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房间的布置尽显奢华的本色,既有东方的优雅,也有西方的富丽堂皇。休憩在这样的一间客房,顿觉身心放松,非常的遐意,当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不菲的啦。
傍晚,去体验了新加坡的摩天轮(Flyer)。摩天轮位于新加坡城区的南部,顶端最高处达到160米,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一组摩天轮。这其实是一个硕大无比的转轮,转轮上装设了许多组的供人们在里面从容观境的圆筒。远远看上去,这很象是一架巨大的水车,这种水车在中国南方的乡村是很容易看到的,基本上每个乡村都会装设一台,使用水流的驱动力供村民进行碾米以及其它的农产品简单加工工作。这种水车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早已被电机驱动的更为方便高效的设备所代替。我们鱼贯的进入到摩天轮的圆筒里面,随着巨轮的转动,缓慢的升上空中。每个圆筒可以容纳二十多人,特殊的液压机械装置可以确保圆筒的底部始终处在水平状态,无论巨轮转到那个角度。距离地面越来越远,仿佛被悬在高空中,四面皆通彻透明,可以远眺狮城的美丽风光。向南看是一览无余的海湾美景,向北看这是繁华的城市景象,拔地而起的栋栋摩天大楼,环绕高楼大厦的高架桥上,汽车在飞速穿梭,新加坡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更是一座繁忙的城市。站在空中,俯瞰大地的感觉,令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倍觉放松。
晚上到Ritz-Carlton酒店用晚餐,这里有一家很典雅豪华的中国餐厅,菜色品种令人回味,尤其是鱼翅海鲜汤,味道醇厚,口感爽滑,香味浓郁而不腻,主厨师傅显然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2. 新加坡风情一日游
10月9日,老朋友蔡先生夫妇来访,全程陪同我们游览了新加坡富有特色的人文社区以及著名景点。他们夫妇都是在新加坡出生的第二代华人,从小体验了新加坡的生活,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有了他们的热情指引,我们才有可能在半天的时间里深入地探寻了新加坡最富于人文特色的两个地区,一个是牛车水,一个是小印度。
牛车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许多背井离乡从中国南部到南洋谋生的华人先祖最初在此落脚,以为河岸边的店铺做搬运、做苦力来维持生计。牛车水是挺拗口的一个地名,其由来据说是本地用水须用牛车拉来。发展到今日,这里已是高楼林立,商业繁盛的地区,其周边更是成为新加坡的中心商务区。
到牛车水时,是中午时分,新加坡正午的阳光猛烈而耀眼。新加坡的气候很热,其气温尤甚于海南岛,也就不奇怪本地的土著居民的肤色都偏于黝黑。走在夏日的大街上,明显的可以感觉到扑面而来的阵阵热浪。
这里的居民很密集,熙熙攘攘的,集市里,街道旁,商店里,满是来往的人群。我们到了一个叫“
从美食街出来,我们参观了牛车水的一处组屋。乘电梯上到八楼,楼上所有的单元门口都是正对走廊,居民在走廊自家门前栽种了各种盆栽植物,使单调的建筑物焕发了一些生气。站在八楼的过道向外眺望远处新加坡市中心,在正午阳光照耀下,远处的高楼大厦显得熠熠生辉,这里可真称得上是新加坡的一个绝佳的观景台呢。从走廊走过去,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客厅的布置,面积有点小,家具和用品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显得有点拥挤。和里面的住户打招呼,他们都很热情,在交谈中得知这座楼房已经入住四十年了,新建的组屋条件因该要好很多。尽管经历了这么多年,大楼并未呈现老旧之态,想必是得益于良好的维护管理,这是很值得中国的房屋管理当局所学习的。
以前曾经游览国很多地区的唐人街,象纽约、华盛顿、巴黎、悉尼、曼谷,这些城市的唐人街无一不是显得杂乱而缺少次序,如新加坡牛车水这样的整齐划一,是不多见的。
出了唐人街,就直奔圣陶沙。圣陶沙其实是新加坡南部港口边上的一个小岛,是新加坡的著名休闲圣地,也是所有到新加坡的游客必到之地。从牛车水乘地铁到VivoCity,在中心乘坐单轨列车进入小岛。岛上靠近单轨车站的地方,一个大型的工地正在紧张的施工,这就是新加坡规划建设的超大规模的博彩娱乐中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赌场。都说是中国人热衷于博彩,从小耳闻目染,贫者小赌,富者大赌,街头小巷,麻将声声不绝于耳;城市乡村,赌档林立。在东南亚,在华人聚居之地,合法地设立博彩机构,必定是有钱可图的。
岛内有连接各个景点的电动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相当的便利。出了单轨车站,伫立岛上,阳光依然是很热烈。烈日映照下的沙滩,是那样的洁白亮丽,三五成群的有人,或在沙滩上嬉戏,或在碧蓝的海水里游泳,被棕榈书遮挡的路面上,偶尔会有身着比基尼的美女悠闲而自在的走过,这也是一道很吸引人们眼光的亮丽风景呢。
我们乘坐电动车,来到新加坡海洋馆,这历来是很受孩子们喜爱的地方。馆内设有触摸池,各种海洋生物在水池内游弋,我们也很新鲜地伸手入内,和可爱的大鱼还有海星来个亲密接触。海洋馆规模不算大,但海洋动物的品种却是相当的齐全,从五颜六色、活泼好动的小小热带鱼,到身躯粗壮、生性凶猛的各种鲨鱼,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海豚表演也是颇为惹人喜爱的一个节目,在海洋馆的参观门票里也包含和观看海豚表演的费用。出了海洋馆,我们乘坐开往海豚表演场的巴士,一场表演即将开始,去往表演场的人很多,好不容易挤上了一辆巴士。巴士在岛内穿梭,行驶了十来分钟,将我们拉到一片海滩边上。海边是一个很大的水池,类似于南方乡村的池塘,池子的中央的水面上搭建了一个表演台,周边是一排木棚子,观众可以坐在里面的沙滩椅上观看表演。这是场内已坐满了人,还有人干脆坐在了前面的沙滩上,我们拉了椅子,在过道的地方找了一个空也坐了下来。随着一阵高亢的音乐响起,激动人心的海豚表演开始了。主持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声音清晰洪亮,抑扬顿挫,很能调动场上的氛围。主持人话音刚落,一排海豚在前方便风驰电掣般来回游弋,并时而欢快的跃出水面。随后所表演的节目也是非常精彩动人,海豚转圆圈、海豚钻圈、头顶气球,场上不时响起阵阵掌声,为聪明能干的海豚们鼓劲。
这是我们在圣陶沙的最后一个节目了,看完表演,我们就坐穿梭巴士回到单轨车站,乘车离开了圣陶沙。这时已是太阳下山了,落日的余辉洒在这座充满欢乐的小岛上,使小岛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考虑到时间紧凑,我们决定去一趟小印度(Little India)然后再进晚餐。从VivoCity搭乘地铁,到小印度只有几站的路程。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社区,很多印度人聚居在这里。出了地铁车站,沿着一条街道往里走,真的感觉象是进入了印度国家一般,街道旁有很多卖菜的商铺,菜色品种有些是我们未曾见过的,香料调料更是别具印度特色,店主及往来顾客都是清一色的印度人。这段时间据说真是印度新都教的一个重要节日,叫除妖节,街道上装点了很多的具有浓厚印度特色及宗教色彩的彩灯,夜幕下的街区更增添了许多浓郁的节日喜庆氛围。印度的妇女喜欢在手上描绘一种复杂的图案,在街上我们也看到了一家这样的店铺,顾客盈门,生意真是很好呢。路过一个新都教的寺庙,在寺庙的周边雕刻了众多的佛教人物像,密密麻麻的,和一般的佛教寺庙不一样。记得在马来西亚新山的街道上也曾看见一座这样的寺庙,当时只是觉得不象是佛教的寺庙。进庙必须要脱掉鞋子,里面的人很多,我们只是在门外拍了几张照片以作留念。
晚餐安排在距离新加坡“红灯区”不远的一个街区,这是一间经营港式风味的小餐馆,点了抄牛河,海鲜豆腐和一些特色饮品。这里的抄牛河份量真大,牛肉很大块也很多,汁水特别丰富,河粉更是宽厚,口感味道都很是不错。晚餐后,蔡先生带我们乘车游览了市中心区,经过了总统府、国会大厦、拉佛尔中心,还有乌节路的商业中心等各个地方,虽然是匆匆而过,倒也印象深刻。结束一天行程,回到酒店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
10月10日,星期五下午三点,我们搭乘南航班机离开新加坡,直飞到广州,晚上九点三十分,回到惠州家中,结束了此次多姿多彩的新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