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游记 -> 跟团游记 -> 花园自天成,徜徉心自安(《印象新加坡》之五)

花园自天成,徜徉心自安(《印象新加坡》之五)

发表时间:2010/2/11 11:07:05 阅读:120次

此次行程说是七天,但出发的日子是大年三十的晚上11点半,也算占了一天,最后回北京起飞时间是早上九点半,天不亮就奔机场,所以真正体验新加坡的,也只有短短五整天,新加坡的形象之所以鲜明而生动,我觉得与我坚持不跟旅行团,选择背包行走有关;也与我没有住旅馆有很大关系,非常感谢我的朋友,在我事先准备的几条线路之外,为我推荐了动物园和麦里芝,而且还有一次西餐聚会。

新加坡的巴士和地铁上总是冷气十足,幸亏朋友早在mail中提醒:带一条围巾,在巴士或地铁里护脖子用(朋友是个细心的人,每想到一点都会给我一封信,封封信都非常实用,只把机场免费电话说成在桌上,与事实不符,还向我道歉说:那是新改的)。后来的出行,我都一上车就掏围巾,搞得人家都看我,新加坡人好像既抗热也抗冷,不知道老来会不会做下病。

从机场出来天还是黑的,巴士上闲坐无聊,我掏出一包薄荷糖来,事先知道新加坡不欢迎口香糖的,所以没敢带,怕旅途中口内无味,特意带了薄荷糖。先让朋友,朋友赶快摆手:车上不能吃喝东西。见我拿着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又很体贴地说:不过,你吃一块也没人说你。瞧,这就是新加坡——有理有情。

初三另一位朋友约我们吃饭,在实里基路上的陶餐厅,吃到即将结束时,一个服务员向我们每人递上一个小方红包:恭喜发财!有一位朋友去洗手间了,他还细心地说:等她回来,我亲自给她喔。一块金币巧克力,虽是小小意思,但正应景,非常有趣和温暖,比什么返券啦、打折啦。

在家里,我是朋友的客人,但她的婆婆在我离开的前一天晚上,给我封了一个红包:第一次见面嘛。照我这样的年纪,早已收不到红包了,所以一时语塞,竟然不知道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而朋友的丈夫更是给我实际的帮助,比如我的朋友说有一个中央锡克庙,在小印度附近,但具体说不出方位,小印度一带我都查过了,没找到该庙。朋友的丈夫在书房找了半天,找出一大本地图册,我建议北京这样的旅游城市也应该做这样的地图,开张大,然后成册,细致,每一条小路、每一座建筑(甚至每幢组屋)都标出来。还帮我想出离锡克庙最近的地铁站叫文礼。

在外面,经常会让顺拐的汽车吓跳,但很一次,车里人都要停下来,让我先行,无一例外,有一次我看到车上正副驾驶位上的应该是母女俩吧同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这与国内顺拐汽车肯定要抢在过马路的行人之间的天经地义全然不同,太受宠若惊了。新加坡大马路没斑马线(只在没有红绿灯的小马路上才有,在那里什么车都要让行人),连接对街红灯是两条纵线,所有红灯杆上都有行人按钮(北京前几年也让了一些,现在已经大多是个窟窿了),待绿灯亮起,提示音急促起来,大家一路小跑,其实比北京全世界最宽大的马路上的绿灯放行时间长多了。不过新加坡的车实在是不多,起码没有交通堵塞,而且车们也不抢着跑。坐公交时见我紧张地看公交站和地图,一位华人老伯便主动问到哪里,并说早一站下车可看总统府,走不多远的就可以换乘。

据新加坡植物园的介绍,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首都可以十分钟车程即见原始森林,一个是南美的里约热内卢,另一个便是新加坡,这一点很容易感到。植物园座落在荷兰村附近,据说这一带是别墅区,而且欧裔人聚居较多,所以能有这么一块地方被辟为自然休闲的地方。

我倒是不看中这植物园引种了多少品种的植物,或者有什么非常非常珍衡的植物,以新加坡这么小的地方,植物园却旷得很,是我没有想到。大片的草地和随处自然生长的大树,并没有我们习惯性的科学教育园地里的认真标注和严格规划。除了旅行车载来的旅行者直扑目的地——国家胡姬园外,植物园里的小道上是锻炼的周边的居民。

一个漫坡上覆着草,孤零零地站着两株大树,品种不知道,但知道它插阴广阔,远远望过去,除了高大之外,又看到草间纵横的树根虬结。想起《牡丹亭·寻梦》里的一句:守得个梅根相见。我从来没有明白过什么叫梅根相见,常见的树都是干、枝、叶,根都在地下,如何得见呢?这个时候用上《牡丹亭·游园》里的一个词“蓦地游春转”的“蓦地”——突然间明白了:南方雨多,水土流失严重,根就很可能露出来,根露出来,树就不稳,就要更多地长根,也就可能露出来得更多,就是我这会子看到的样子,就是杜丽娘说的“守得个梅根相见”。

来到植物园,国家胡姬园不进有点说不过去,这是我在新加坡第一次购票进入。早知新加坡的国花是胡姬,但不知道就是兰花,我对花草素无了解,知道朱德喜欢兰花,真的兰花还是小时在中山公园唐花坞里见过,只记得细长的叶子,单瓣的小白花,香吗?应该吧,唐花坞里泥土味、草味、各种花的味,加上我的嗅觉好像不太好,实在不知道兰的香是如何的。对兰的认识,特别是幽香大多来自读诗。

既来此就要认真地学习一下:同是兰花,但有国兰和洋兰之分,前者以幽香高雅为主要的欣赏诉求,而后者呢,花大色艳,花期长,最适合于观赏。准确地说新加坡的国花是洋兰中的一种叫做“卓锦万代”(Vanda Miss Joaguim),是一个叫做Joaguim欧裔女子培育出来的,所谓Vanda来自印度的梵语,有人说就是兰花的意思,也有人说是“挂在树身上的兰花”,总之译音“万代”很合华人的口味。

Vanda,为什么变成“胡姬”了呢?据一个网站说这个词是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的已故校长林学大先生偶用李白《少年行》中的“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胡姬”二字来比拟“卓锦万代”,从此流传开来,也有的一说是闽南人对这种花的称呼由林学大找到了音近而意悠远的两个汉字。这种“卓锦万代”与我印象中的兰花完全不同,而且“胡姬”的品种繁多,就像新加坡建筑喜欢用多种艳丽颜色一样,“胡姬”亦是色彩丰富,真的有些个妖冶,可算是洋兰的代表了。

国家胡姬园的英文是The National Orchid Garden,忽然想起我们坐巴士来此的路正是乌节路,它的英文是Orchard Road,此Orchard和Orchid还真有点像呢,糊涂胆大,无知无畏,我的这番联想是建立在不懂英文的基础上,自己心下还挺得意。

同样都是繁花丛林,麦里芝蓄水池的特点在于水。从《非常新加坡》里看到好多个蓄水池,虽然明白就是中国“水库”的意思,但用“蓄水池”这样的字眼,实在让人觉得太小。也许离城区远了一点,麦里芝蓄水池人少,几乎没有游人,只有锻炼的人,又是跑,又是俯卧撑的。水面很大,可能时近下午四点,太阳不那么毒了,水面上有不少条划艇,原来这里还是新加坡划艇队的训练基地。

来这时,是朋友的推荐,因为在mail往来时,我问过网上有人提及的埋有二叶亭四迷、寺內寿一,还有大量的日本士兵、南洋姐的日本人墓地,朋友说不用去那里,我领你去看看一个别人没看过的墓地,在麦里芝。麦里芝还有林谋盛的墓,而这片蓄水池的建造是著名的华社领袖陈金声的贡献,值得一看。

早年间的新加坡因地处海边吃水很是困难,来自马六甲的土生华人陈金声一下子出了一万多元建高本地食水设施,别忘了那是十九世纪中期,一万多元得值多少钱啊,可惜的是在陈金声死后十几年才完成了这个新加坡历史第一个蓄水池的建设。听说他的家族是一个急公好义的家族,新加坡河上还有以他孙子命名的桥呢。1882年政府为了纪念陈金声的贡献,在浮尔顿广场(Fullerton Square)设立陈金声喷水池,后来移到滨海公园。

林谋盛的墓就在我们刚进园不远处的一处山腰间,前面是一片平场,几丛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绿茎间带着红色,一块西文的墓碑躺着,一块华文的墓碑立。简简单单,冷冷清清,而在滨海公园的南端另有一座纪念他的地标性建筑是林谋盛塔。“陆军少将林烈士谋盛之墓”,这是国民政府委托的官儿,顶上是一个带着眼镜的年轻面孔,与孔武有力的军人划不上等号。

根据记载,这位商人之子,回国读书后接手父辈的家业,但抗日风声便全力投入抗日运动,日本南侵时,他协助英军抗战。新加坡沦陷后,他在印度招集新马青年接受特种训练,组成马来亚敌后突击先锋队。甚至亲自乘联军潜水艇潜回马来亚,进入森林领导游击队,后来不幸遭日军逮捕,受尽惨刑在狱中殉职,死时才35岁。他的事迹在新加坡小学的课本里有,不过最后说他有很多个孩子,这应该是华人心目中最大的欣慰了。

麦里芝蓄水池一派自然,并非我们想像中的水泥池子,特别是一道木栈临水傍树,蜿蜒若干公里,足足走了我们几十分钟,不断有跑步者从我们身后或迎面过来,见我的朋友拿着相机比划,主动询问要否帮我们照一张合影。终于木栈到头,再踏着池水冲刷过的硬泥地,来到那处朋友说的墓前。

挺典型的闽南圈椅墓,背山面水,可能原来没有这么临水,蓄水池建成,水位上涨,淹到墓下,可见这个墓百多年没有人打理了。墓碑横着断成了两截,上半截可能被荒在地上若干年后重被架起来,字迹已经不太清楚了,所以年份看不清,但下半段的“二月廿四日”很清楚,同样,最重要的一行也只能读出:某某太孺人某某佘门范氏墓。正是“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回家说起此事,朋友的婆婆说:林厝港那边有很多华人的墓呢。据说在新加坡,广府、福建、潮州、客家、海南,各个方言群有各自的坟山。比如,咖啡山埋的是福建人,碧山亭埋的是广东人。著名的商业街乌节路,当年是潮州人的坟场。后来为了重新规划市区,李光耀带头迁了父亲的坟。


(印度庙墙外挂在树上的兰花)


(新加坡植物园里准备拍花的人)


(新加坡划艇队训练基地—麦里芝蓄水池)


(麦里芝蓄水池畔的林谋盛墓)


(麦里芝蓄水池畔的佘门范氏墓)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