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泰国

发表时间:2010/2/10 12:11:53 阅读:120次

庄严佛土之游思

泰国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我曾两度前往。在泰国,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黄袍僧人、金碧灿烂的寺庙、千姿百态的佛像。同样,无论何处,你都能看到彬彬有礼的泰国人,青年人温顺恭谦、老年人和蔼可亲、妇女则端庄持重。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遇到任何人都会含着笑,并举手合什行礼,口中用泰文说着“您好”或“再见”,令人印象深刻。

全民信佛

六千万的泰国人口中,有95%的佛教徒。根据宪法,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泰王必须是佛教信仰者。佛教在泰国已盛行了数百年,很多泰国人的一生,不断得到僧侣对他们的道德教诲。在泰人的生活中,寺庙也是泰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社交场所,僧人要负责协助与解决所在小区民众的信仰、风俗、教育等问题,包括奠基、造屋、婚姻、嫁娶、给新出生的婴儿起名。佛寺甚至负起传播传统文化艺术、语言文字甚至于包括治国理民的知识。因此泰国的佛寺不仅是佛门之地,还充当乡村宿舍,职业介绍所、学校、医院诊所和民众联络中心。我想:当佛教在一个社会中不是作为升官发财的心理安慰剂,而是成为不断追求人生的最高智慧和生命的彻悟时,这个社会就不可能被犬儒主义和拜金主义给腐蚀。佛教正是要人看透生命的无常,放弃执着、放弃争斗、随遇而安、乐于奉献,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和谐与互助。奉行众善,便是为来世积德。在泰国,我们确实看到普罗大众不喜杀生,摆摊的小贩也大多纯朴,物品标实价、不爱讨价还价,一天里做了什么错事总会跑到佛像面前自醒。单车在小区、街边放置几天都安然无恙。

泰国男孩一生中必须出家一次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一般是在满七岁剃度,当一段时间的小沙弥,也可以延长至20岁或结婚之前。对于泰国人来说,每一位男子一生起码应该做一次僧人,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否则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当僧人时间长短是由自己决定,两周、半年或者更长时间皆可。带我们的泰国导游告诉我们:他的儿子在一家公司工作,这一周就是他们公司一些泰国青年的修行期,修行期间他享有留职留薪待遇,当然这种礼遇一生只有一次。为表虔诚和专心修行,他将过上接近与世隔绝的生活,关掉手机,不看电视不听广播,只和送饭的家人见面。这种价值观充分反映出佛教文化对泰国人的影响。在我修改此文章时,得知最近泰国政府根据内阁通过决议:有感于公务员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日差,要求三十万公务人员分批分期去修行。在八天的修行中,这些公务员将剃去头发、搭起袈裟、戒除酒色,过着和出家人一样的生活,每天安排的功课是殿堂诵经礼拜和苦行。因为政府希望透过严格的佛门清规,磨练他们的意志,达到根除陋习的弊病。在泰国有近3万座寺庙,僧人和沙弥约50多万,其中寺童有10多万。当然这个数字每个季度甚至每天都不一样,因为每天都可能有人皈依佛门同时又有人还俗。泰国和尚十分受人尊敬,他们只接受别人的膜拜,一般不予还礼。即使是国王,和尚们也是只受拜不还礼,可以说是“至高无上”。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之前佛教也是独立的、“至高无上”,但自从屈服帝王称臣后,中国的佛教就开始依顺于权威之下。一直发展到今天所谓宗教的三自爱国会,信佛教必需先爱国爱党等等。而我在泰国看到,佛教是独立于世俗政治的,避免了专制社会出现的一统人民身心的可怕局面,并且也对专制政府有着巨大的钳制作用,这样宗教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给予普通人寄托自由的精神力量。而那种政府管制一切的做法,无疑是政府自封为世俗与精神界的双重领袖,人民遇到麻烦又能到哪里去申诉呢?

泰王与佛主同在

在曼谷有着举世闻名的云天宫,那是泰国五世王朱拉隆功的行宫。这里有大片大片绿莹莹的草坪,像一块毛茸茸的碧绿的地毯;疏密有间的奇花异草馨香馥郁;一幢幢具有泰国风格的别墅、木楼散落在宽大的院子里,掩映在古树间。云天宫的所有宫殿都是用柚木建造的,不用铁钉,全用榫头连接,西式风格和泰国技术完美的融合,真可谓泰西合璧,精美绝伦。来到宫殿前,导游让我们到大门旁一个类似地下室的屋子里,把鞋子脱了,摆放在架子上。走进宫殿,就闻到淡淡的香气,原以为是宫殿里点了什么熏香。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柚木防虫、防鼠的香味儿。云天宫主殿内不允许拍照,导游让我们每个人在外面拍了照,然后领我们去看“风殿”——王后的宫殿。这是一幢泰国风格的建筑,尖顶翘檐,屋顶是白色的,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不远处有一幢小巧精致的泰式房屋,导游介绍说是供王子、公主玩耍用的,怪不得小得像童话世界里的建筑。来云天宫游览的游客不少,但无论是宫内还是宫外却无人大声喧哗,处处显得自然、和谐、宁静、温馨。

在泰国人民心中,国王与佛是最尊贵和神圣的。泰国人的一大禁忌就是千万别批评他们的国王。国王在位逾五十年,有人说:泰国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普密蓬国王的足迹,这真是毫不夸张。为了体察民情疾苦,他每年都有半年多的时间奔波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国王所到之处,人们都会奔走相告,不管酷暑或暴雨,无论等待多久也要见到自己爱戴的国王。在田间地头,国王像慈父一般与儿女们交谈;在曼谷洪灾期间,他跋涉在污水之中,就是要看看积水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了推动泰国农业发展,国王从生活费中拿出钱,兴建水利工程;在王宫中开辟试验田,还在宫中养牛、养鱼,把农民请来参观、培训,帮农民找致富办法。为了表彰普密蓬国王在推动泰国农业发展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2007年1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代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向他颁发了联合国设立的全球领袖奖。

泰王对于泰国人的意义,如同天皇对于日本人,甚至还要重要。在泰国的近现代史上,曾经有多次的军事政变,但是几乎没有一次是流血的,每个领导政变的领袖都会宣誓自己效忠于泰王。泰国人说:这么多年来,泰国人民历经了诸多的磨难,他们在遭遇痛苦与不平之中想到最多的是国王,那个能在风浪中为他们引航的人。在人民心中,普密蓬国王就是他们的庇护神,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父亲”。

普密蓬刚登基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一片混乱,1947年即位刚一年,一场军事政变就发生了。在接下来的59年中,普密蓬又相继经受了18次这样的考验。在一次又一次险象环生的政变中,普密蓬就像泰国民间传说中的“象背王”一样,安守国王本分超然于政治之外,却在危急关头庇护他的子民。1973年,泰国学生爆发了反对他侬军人政府的游行示威。当他侬政府采取武力镇压酿成血案之时,国王毫不犹豫地敞开王宫大门,让学生进来避难,给他们食物为他们疗伤。接着,在国王的干预下,他侬走投无路,辞职流亡海外。1992年,素金达将军在选举落败后强行自封总理,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军人政府的武力镇压再次酿成血案。就在动荡局势无法控制之时,普密蓬国王召见素金达及反对派领袖查隆予以严厉斥责,并要求电视台直播这次会见。于是,所有泰国人都看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素金达和查隆两人伏在国王身下长跪不起,聆听国王的斥责和教诲。此次事件也成为泰国军人淡出政治舞台前的最后一场演出。而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他信为确保国王登基60周年庆典顺利进行,在国王接见后自动放弃了总理职位。但几个月后泰国军人又发动一次针对他信的政变,最后都被国王的权威和佛教徒的信念平静地解决了。由此可见,泰王在泰国人心中犹如佛祖般温和,他与佛教共同撑起了泰国人的脊梁。

我心里想:泰人把泰王当神,中国人也曾把自己领袖毛泽东当神,但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关键是“独裁”二字作祟。我经历过拜神与文革运动,看到过不听毛泽东话、不读毛主席语录与红宝书、不在家里挂毛画像与不戴毛像章、不照毛主席最高指示办事,就是反动、就是敌人、就是阶级斗争的对象。一个在独裁统治时期不断人为制造灾难,搞政治运动、搞阶级斗争、平白无故让百姓死掉几千万人、不让国家人民太平的领袖,怎么能叫人民去爱戴呢?相反,无实权却是偶像的泰王,却一直利用自己的威信在千方百计平息国家灾难,让人民太平过日子,当然永远受人爱戴。

清迈水灯节与上海静安寺

在泰国,每年踏入泰历十至十一月份,境内众多低地都会因河水泛滥遭受破坏。一直要到十二月月圆期雨季终结洪水减退,人民才得以免受水灾之苦,这时,泰国人会特别举行盛大的水灯节来庆贺。水灯节堪称泰国最美丽的节日,其中清迈最为热闹。有幸的是,我第二次去泰国正巧赶上。

清迈的别称是“庙宇之城”,虽然只有曼谷面积的七分之一,却有300多座寺庙!水灯节开始前,市内大小的店铺、摊位,皆会摆放各式铺满鲜花的水灯。除了传统的莲花形外,每年还会推出一些有趣的新款式。每一盏水灯内通常会有一枚硬币、一些蜡烛和香作为祭品。黄昏降临时,众人捧着精心制作的水灯走到河边,这也意味着美丽的水灯节就要开始了。一连三晚的水灯节,以最后一晚的节目最为精彩热闹。在大型的大水灯巡游中会举行“水灯制作比赛”、“水灯小姐选美大赛”。庆典在夜晚燃放烟火时达到高潮,在孔明灯的照耀下结束。此时,当地人会虔诚地跪在河边,点上蜡烛及香,闭目合什许愿,然后轻轻地把水灯放入河中。这项仪式有着多种意义,除了报答水神眷顾外,还为自己污染河水而向水神赎罪。在这肃穆的气氛中,你会感到一种安详、庄重,仿佛置身在一个巨大的寺庙中。

这不由使我联想到来泰国前的一段经历:记得我陪一个信佛的香港朋友去静安寺这座著名的上海佛教圣地。一清早,走进寺中,眼前全是手里拿着香朝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跪拜的善男信女。旁边有一个大香炉,许多人都在投币,听说投进去就能心想事成。到处都是人们在掷钱,硬币不断地落在地上哗哗作响,就像下大雨的声音。偶尔有人掷进去就会在那里高兴老半天,而且反复喃喃说着“佛祖保佑!佛祖保佑!”我再向前走,发现到处都是小摊。有希望香客布施的,也有卖东西的。好多人都掏出一百元大钞给和尚,然后在一本本子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佛像前,大家都像和尚们那样反反复复地在念叨着什么,后面等待的人都急着想早点上前跪拜,可前面的人不管那么多依旧慢吞吞地,有些人起身后又去抚摸香台和巨大的木鱼,企求佛祖保佑自己和家人。我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些什么,只有硬币倾泻在捐款箱中的嘈杂声和人们喃喃的嘀咕声。来到三层楼高的天台上,我惊讶的看到有许多人在排队,原来是人们在等待敲钟,以此来祈福,而旁边又是一个巨大的捐款箱,投币声和撞钟声,分不清彼此。

终于,我们走出来了。可我又被一个操外地口音的中年妇女硬拉住,“算一下吧,不准不要你钱,准呢你就给个十块,好吗?”旁边还有许多算命的在招揽顾客,他们都向行人说自己是祖传的。我不理她,快步走开。失望中,张望着四周,所有的商店都已经开门营业了,等待着顾客的光临,繁华的静安寺商业区又在阴沉的天空下慢慢地苏醒了。

这段经历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使我意识到国内佛寺的商业化已经到了何种程度。许多寺庙都冲着善男信女兜里的钱,至于真正启发众生做人道理的却罕有见闻。而反观泰国的寺院以及人们在水灯节上的祈祷,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信仰的巨大力量和纯洁性。那种将人从尘世的泥潭中拔起的召唤,是在国内的寺院中根本无法体会到的。怪不得国内很多人都对佛教失望透顶,转而信仰起基督教,这其中的种种原由是与当下佛教的腐化分不开的。

我一直在想:佛教追求的境界是什么呢?佛教追求的就是“自净其意”,“自净其意”的方法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简单地说就是“别做坏事,多做善事。”宋明理学家,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说法,就是主张善恶的问题,不必多说,人心之中,自有分辨处。相比之下中国的寺庙众僧在追求什么?同佛做买卖、靠佛图利、吃佛饭、赚佛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人说:“改革开放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为钱疯狂”,加上文革作的孽今天在报应,中国民间佛教根本树立不起严谨而完整的道德意识,那就更谈不上“自净其意”了。

宗教、民族、国家

佛法的本意不是追求什么深奥、高不可攀的东西,只是一颗平常心。佛法通过引导人们抛弃各种障碍,清醒的认识到事实是什么。困扰人最大的障碍就是人心的分裂——例如自我讨伐、悔恨、仇恨、无尽的权力欲,只有当人心不分裂,事实就会自然呈现,于是人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而佛教所谓的智慧就是指如何做到“人心不分裂”,这就是般若,就是菩提心。佛教不追求超越的东西,佛法要人认识到惟有“内无所得,外无所求”,才能真正做到不偏执,然后才能苦乐不入,这也就是“极乐世界”。因此,佛教不同于其它的宗教,它不是要求信徒建立“信仰”,它纯属“智信”。

走访泰国使我了解泰国人的乐天随缘,他们的“心”,是一个道德衡量器。待人接物,利害取舍,恻隐牺牲,几乎样样事都先经过心来考虑。泰国人的“心”除了是个衡量器,也是一个情感上的过滤点,假如生活中能样样都做到心安理得及心平气和,那就是境界。宗教哲学上的知足教育,也对泰国人的快乐观影响至深。但那并不等于说泰国人就事事不求进取,泰国人也讲求进取,但他们会同时考虑到不违背自然、不伤害或影响他人。泰国人相信,顺从自然,也就是顺从心灵。宗教让泰国人始终相信人性中除其恶也原本有一份神性。假如社会上有更多人能自觉地发扬这份心灵的神性,那么这就是一个更有关爱的社会。而人与人之间长期互相熏陶,一种不言而喻的、大部分人都能取得共识的生命价值观也会形成起来,所以在泰国能听到那么多自然和谐的笑声。

走访泰国一个最深的感觉就是,佛教对泰国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无论是泰国人的礼仪与民风,还是泰国民族的精神与传统,都深深镌刻上了佛教的烙印。在旅途中,我发现:泰国人极少发怒;即使发火,他们也不会表现出某种激动的言行。而更重要的是,佛法带给泰国人的豁达及开朗。当泰国人遇到麻烦时,常常会笑一笑走开,表现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洒脱胸襟。泰国人认为微笑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秘方,亲切和谐的笑容更让来此地的观光客享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看到泰国人对佛的敬仰尊重,我就联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文革年代。在毛泽东的煽风点火下,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红卫兵)那种疯狂批斗和尚和尼姑的情景,及愚昧焚烧佛像与砸烂庙寺的暴行,甚至文革时各地强逼出家人吃肉、还俗、结婚的事例比比皆是,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得我在白茅岭劳改农场碰到一个姓汪的在武当山寺庙当主持的“反革命犯”和尚,文革批斗时红卫兵造反派强迫他吃肉不算,还拆毁寺庙并把他赶到农村种田。而到了农村,村革委会又强迫他还俗,硬给他配一位所谓革命派的寡妇结婚,说是要改造他顽固不化的反动佛教思想,要他表明与佛教一刀两断。因为他一再拒绝还俗与强配的老婆同房,老婆揭发他坚持反动立场继续在家念经拜佛,还穿袈裟、用化斋的钵,甚至有意打破一尊毛主席的石膏像(实际是无意之中),结果被当成反革命犯,判刑七年送白茅岭改造。

今天,在经历了残酷的阶级斗争后,毛的神像已在人们心中坍塌,加上越来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国内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相信什么良心、主义、价值、意义、信仰了。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等种种犬儒主义的现象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社会中蔓延开了。人们常常会流露出一些极度悲观的想法:天下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都是人骗人、都是为了个人的私利等等。许多人开始玩世不恭或看破红尘,而更多的人则是一切向钱看。社会的伦理道德、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义、诚信也都在这种相互的敌视、怀疑中完全失去了它们的舞台。整个社会呈现出混乱的秩序,甚至道德崩溃的征兆。文革中亵渎佛祖的行为终于使我们这个民族得到了它应有的惩罚: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与道德礼仪严重败坏,整个社会又呈现出巨大而又极为紧迫的信仰危机。我想这或许就是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吧!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大家都会完了。究其原因很简单,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每时每刻要与人打交道。犬儒主义只会使一个社会不断地内耗自己的力量和资源,并最终使社会逐步走向毁灭。而泰国的今天正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它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能离开宗教,好的宗教能使这个民族的人民朝着更加和谐与无私的境界发展。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