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暮色四合,我走上三楼,这里是寺院的生活区。映入我眼帘第一幕的是窗台上摆满了一盆盆红色鲜花,喇嘛们也爱美。
走在他们厨房的门口,三两个喇嘛在里面,我双掌合十,礼貌的“请示”他们“是否可以进去看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陌生人到来,喇嘛们开心,看他们的笑容,对我的“光临”,挺欢迎。
一位善言的云南籍喇嘛张罗着待我。
斋堂只有一盏小功率的灯泡亮着,昏乎乎。墙体和餐桌都是昏乎乎的。
墙上的那幅“唐卡”吸引了我。我走到墙根,仰望着那幅很陈旧的唐卡,一副绘有六手观音的唐卡。
“云南喇嘛”紧随我后,好像随时待命听从指示。
“我们常见的是双手观音或千手观音,为何这里绘的是六手观音?”我请教云南喇嘛。
“观世音大慈大悲,四方有求,有求必应。不在于手多手少”云南喇嘛回答的干脆扼要。
“为什么没有挂一幅释迦牟尼?”
“佛祖在心中,不在于挂没挂像”云南喇嘛就象今生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已熟烂于心。
“以后想不想还俗?”
“现在身在佛门就一心学佛,将来的事情不好预料”
在我和云南喇嘛对话的时候,走廊上有喇嘛趴在窗外看着我们。
今晚餐,他们吃的是“青稞面条”,面条里面没有佐料,我看见的只是半凝固的面条糊糊,有点象小时候吃过的“荞麦面”。他们告诉我,在这里,饭“都能吃饱”
我走进里间的伙房。伙房很干净,灶面贴着白色瓷砖,坛坛罐罐摆放整齐。我在里面象卫生防预站人员检查卫生的那样转了一圈,不停的赞扬他们的厨房能搞的如此干净。云南喇嘛还是紧随我后,就象接受检查的餐饮部经理。
天黑了,静静的,我离开小昭寺。小昭寺门前的路灯昏黄黄的,焚香炉青烟缕缕,经幡在风里翻飞……
(未完,待读十九)
(去新疆了,待读十九----二十九)
(映入我眼帘第一幕的是窗台上摆满了一盆盆鲜花,喇嘛们也爱美。)
(小昭前疲惫的朝拜者)
(幽静的寺院里有一藏妇穿廊而过……)
(藏人称手机为“卡哇”)
(……静静的,我离开小昭寺。小昭寺门前的路灯昏黄黄的,焚香炉青烟缕缕,经幡在风里翻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