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从玛吉阿米到小昭寺的路途并不遥远。再去小昭寺,走着过去。
又象上次进小昭寺一样,守门的喇嘛没有收票,也没有验我的相关证件。
太阳已经落山,寺里没有了朝圣的藏民只有来回游走的喇嘛。
我想走近喇嘛,想用一个世俗人的眼光去窥视他们的生活,窥视红色袈裟包裹着的那颗神秘的心灵。
小昭寺一楼到二楼的石阶上,我的眼光和土登旦增相遇。他的眼神很有光芒,和我见到的其他藏族朋友一样的致真致诚的眼神。
土登旦增,是我在西藏接触的第一个喇嘛。看上去是个有道行的修行者,但,他的脸上却写满了雅气。旦增可以听懂,也会说一点点汉语。
两年前,二十四岁的土登旦增离开父亲出家至小昭寺。
他,没有母亲。
“为何无母?”我想从母亲的话题开始。
“不知道” 旦增以他那让我难忘的,歉意的微笑回答我的第一个提问,
“你几岁的时候没有母亲的?”我的提问一点没有心智。
“我是私生子,我一点也不知道” 旦增摇摇头,仍然是那样的歉意的微笑回答我的第二个提问。他讲话很慢,似乎有点吃力。他在讲话之前、讲话的时候、讲话以后都保持着那种让你感到没有一丁点的假意的微笑,是那种真诚的笑容。他回答不了的问题,或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或真的不知道的问题,他都是以那样的笑容回答着“我,不知道”
“你的老家在哪里?”
“……”旦增用手比划着,重复说了许多遍,告诉我他的家乡在一个我怎么也没听懂的地方。我只知道,他“爸爸在家里放牦牛”
“想不想去外面,去杭州、上海、北京?”
“不想”旦增回答的很干脆。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地方是天外。
只好和他聊寺庙的事了。
土登旦增告诉我,小昭寺有125名喇嘛,大家都能很和睦的相处。
寺庙的管理机构是“寺管会”。寺管会的“领导”每月有300元的工资。厨房的厨师和寺里的香灯师每月200元。其他的喇嘛就没有工资了。旦增是靠父亲资助的。
“听说在藏地,一个家庭如果不出一个喇嘛或尼姑那就是一件并不是很光彩的事情”我问旦增,旦增以他的微笑着的点头表示了赞同。
很想让他有点“浪花”,便问“你想不想给爸爸打电话?”我拿出手机。
“爸爸没有电话”
“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我递过手机。
“卡哇”旦增说“我们叫卡哇,汉族我不知道”
旦增汉语不熟练,“汉族”和“汉语”这两个词不太分的清楚。
旦增在寺院的生活好象比较宽松。作息没有很严格的规定时间。几点睡觉,“随便的”几点起床,“六、七、八点都可以”
但是,寺院的“功课”雷打不动。
我想拍他,想要这位没有母亲的披着袈裟的长的很帅气的藏族小第第的影像,于是问他:“可以给你拍照吗?”,旦增点点头。我刻意要拍他不同的姿势和表情, “无情”的镜头直逼旦增。逼的旦增无地自容。
石阶上又走来位老喇嘛,老喇嘛以警惕的眼光瞅瞅我,便将旦增领进了一扇朱砂色的小门。进了小门,见老喇嘛回头看看我并向旦增问话,也不知问些什么。
没一会,我也走进小门。走进小门是一条走廊,没有栏杆的走廊。走廊的地面是朱砂色的,墙面也是朱砂色的。走廊上有打禅的喇嘛在做功课。
“晚课”的时间到了。旦增也开始做功课。
见他面向西边,双脚交叉盘于地上,双手将一个长条状的黄布裹着的包袱摆在面前。包袱的中间有红带系着。旦增虔诚的打开包袱,是一本厚厚的,密密麻麻的经书。
旦增将袈裟把自己罩的严严实实,只有头部露在外面。曾经在青海塔尔寺听一位叫元旦措施的小喇嘛说过,他们的喇嘛袍是佛祖释迦牟尼设计的,全身没有一个纽扣,全凭带子系着。
旦增抽出右手,翻开经书,便又将右手缩了回去。
旦增开始颂经,朗朗的声音很好听。
我又将镜头对他聚焦。
旦增回首向我微笑。可能他认为,照相时要笑着才好看。
我收了镜头,向旦增告辞,因为不想影响他时间太久。
沿着朱砂色的走廊前行。拐弯,见一小小年少的喇嘛在面壁念经。小喇嘛很小,多也不过十来岁,剃着小光头。颂经声大却速度快,那经书好象已背的烂熟。
摇头晃脑的小喇嘛吸引了我,于是拍下了许多他的照片。
小喇嘛是个机灵鬼,见我给他拍照,便一骨碌起身要看看相机里自己的形象。看一眼,蚤蚤后脑又快速的坐下高声朗诵那已经烂熟的经文。
想知道一点小喇嘛的情况。于是便问他“几岁了?”
“……”小喇嘛快速回头,他没有回答,也没有摇头,只是茫然的看着我。
又问,仍然是那样的茫然,只是抬头看着我没有回答。
噢,是听不懂。我标准的汉语言,在此无用武之地。
于是,向小精灵摆摆手道别。小喇嘛迅速的抽出右手挥一挥又摇头晃脑的大声的颂着他的经文。
步出没多远,我回望面壁的小喇嘛,那机灵的小喇嘛也正回过首来在望着我。我再次向他挥手,可那小家伙一纽头便没睬我,且把经文颂的更响。
啊,小和尚念经……
华灯初上,我仍然沿着“回”字型的走廊行着。似乎后面有人跟来,蓦然回首,拖着袈裟的旦增在我身后。是我刚才在为他拍照时放在墙边的一小袋水果忘记提走。旦增没有说什么,只是躬身微笑奉上水果,又双掌合十退了回去。
土登旦增,一个不知母亲是谁的土登旦增。
土登旦增,一个思想和言行都很平和的土登旦增。
(未完,待读十八)
(小昭寺一楼到二楼的石阶上,我的眼光和土登旦增相遇。他的眼神很有光芒)
(小昭寺诵经的喇嘛)
(他们的脸上写满历史的苍桑)
(小昭寺前的老藏人)
(步出没多远,我回望面壁的小喇嘛,那机灵的小喇嘛也正回过首来在望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