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13日 羊卓雍错、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江孜白居寺和帕拉庄园、雅鲁藏布江景
羊卓雍错
当一路风尘到达拉萨时,有一处自然美景一定要去欣赏,那就是羊卓雍错。这个环绕在山中、如同碧玉、疑似仙境的湖就是羊卓雍错。在藏语里,羊卓雍错的意思是“上部牧场的碧玉湖”。羊卓雍错位于浪卡子县内,海拔4400多米,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三大圣湖(另两个是纳木错和玛旁雍措)。
在到达羊卓雍错之前,要沿雅鲁藏布江走一段。江水是浑浊的,有些发黄。开了段路后,开始爬山。与翻纳木错的那根拉山口不同,去羊湖的路要曲折的多,在半山腰上,下方是U形的路,抬头上看是钻入云层的路。沿着蜿蜒的路上行,半个小时后到达羊湖。司机丁师傅说“到了!”下车便见到一个碧玉的、疑似仙境的湖。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羊湖!嗔目结舌间,感到的语言的匮乏!开车下到低处,在湖边静静地看湖。随着不同的光线,湖水的颜色在不停地调整、变幻。
整个湖像一匹锦锻,流光四射,光彩夺目。湖面不宽,但湖面上从近到远呈现着黄绿色、浅绿色、浅蓝色、天蓝、碧蓝色、深蓝色….. 空中云朵少些,湖水就变成天蓝色;云彩厚些,水变成深深的蓝色。湖面上还夹杂着云朵的深影,远远看去仿佛是紫色的波纹。湖水的颜色是分段、分层的,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看到湖面的光线流动,真是“远看是蓝近是绿,流光溢彩湖中水”。
在湖边呆了一个多小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羊湖。离开时,每个人都是一步一回头。整个湖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定认为今天所拍下的相片是人工合成的,是假的。羊湖与纳木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纳木错湖面宽广、大气,羊湖则是蜿蜒曲折、动人。
“羊湖是理想、雅鲁藏布江是现实”
离开羊湖后返回雅鲁藏布江畔,广州的罗先生说了一句经典名言,时时刻刻挂在我的脑子里:“羊湖是理想、雅鲁藏布江是现实”!
的确,羊湖像一幅碧绿的锦锻,既流光溢彩,又令人沉醉其中。而湍急的黄色雅鲁藏布江水更象一件休闲服或一套便装,展现在我们面前。锦锻不会天天装,便装却陪伴我们每一天。虽然羊湖与雅鲁藏布江相隔仅半小时车程,但这半小时,绝对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道山梁。人生也是如此……
沿雅鲁藏布江行走,约七个小时后到达日喀则,即十一点多从羊湖离开,五点到达扎什伦布寺,包括午饭时间。走这么长时间才到有两个原因。其一,正常的路线应是从羊湖走浪卡子冰川,然后到江孜,晚上到日喀则。但由于此时浪卡子到江孜这一段在修路(2007年10月中旬修好),因此只好原路返回曲水大桥,先到日喀则,明天前住江孜,再原路返回,其实有些亏,但现状如此没办法;其二是道路限速,原因在昨天已讲,但这段路是沿江路,限速地很严格,通常30公里不少于40分钟,20公里不少于30分钟。有时突然发现有车停在路边,可是没什么风景,司机说他们的车开快了,在等时间!有时稍微宽阔点的路边,有好几辆车停车,那就在等时间。因为按限速开,车速实在太慢了,司机们都不习惯!
但也感谢限速,因为限速我们欣赏了不少美丽的江景。江中心绿洲上有一些树,正值九月,黄的、绿的,还有少量的红色树叶。蓝天白云下,江心色彩艳丽,各种树叶在阳光下发光,在微风中抖动,连泛黄的江水也被映成淡蓝色的。在远处灰黑色的山梁衬托下,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
达扎什伦布寺
下午五点到达扎什伦布寺,该寺是后藏最大的一座寺院,以班禅大师驻扎而富有盛名。目前仍有大量的扎章(学院),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占地面积很广,也是依山而建,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扎寺最大的三座殿堂分别为强巴佛殿、十世班禅金殿和四世班禅金殿。强巴佛殿供奉着藏区最大强巴佛殿,有四层楼高。站在强巴佛(即未来佛)面前,感受到的是“平和”。
十世班禅金殿内有灵塔,是扎寺中完成最晚的建筑,供奉着十世班禅的金身。在十世班禅大师过世后,中央政府下拔上千两黄金,加上藏区人民的捐献,建成一座不逊色于布宫五世达赖的灵塔。特别是殿前的地面上,有用绿松石、琥珀、红宝石、蓝宝石铺成的“雍仲”(代表吉祥如意)图案,经过十几年来信徒们的抚摸,分外地透明、光亮。红蓝宝石纯度极高,
四世班禅金殿是座六百多年前的殿阁。相传在历代班禅中,四世班禅是位杰出性人物。他治好四世达赖儿子(这位当时的掌权者)的眼睛,说服他沿用转世灵童的制度,选出五世达赖。在四世班禅六十多岁时,他担任五世达赖的经师,并支持他与清政府的联合,让五世达赖出任甘丹颇章政权的首脑,是个大智慧、大慈悲、宽容为怀的老人。四世班禅在幕后默默地支持五世达赖,并深得达赖的信任和尊敬。从此,班禅和达赖互为师徒,传承至西藏和平解决前。四世班禅金殿在文化大革命中做为粮仓得以保存,但其内仍留有当年大革命的痕迹,虽然颜色已经淡了许多,但“毛主席万岁”还是看得清楚。
五世至九世班禅金殿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藏区的每一株青稞都会感受到这股气息,更何况高山上的金殿了!现在看到的金殿是由中央政府出资,八十年代重建的。十世班禅大师亲自举行开光仪式。在开光仪式后,十世班禅大师又在扎寺举行为期三天的万人灌顶仪式,最后心脏病突发离去。灌顶仪式前,大师曾说扎寺内有一块地空着太可惜。在他离去后,寺院就在这块地上盖有三座白塔来纪念大师--这位慈祥和蔼的老人。
离开扎寺时,已是七点多。司机丁师傅带我们去一家明珠宾馆。感觉比拉萨的宾馆好,房费也便宜些,120元/标准间。晚上有些凉,没去上海路小吃城,找了当地较大的川菜馆,叫谭府城,味道还真不错,人均20元。
昨夜又下了雨,清晨路面是湿的,也有些凉。穿上抓绒衣,还有点凉。两个小时后到江孜。中间停车拍照,此处一片黄色的青稞田,远处是雪山,只是天太阴,没有阳光的朗照,略显遗憾!
远眺宗山城堡后,进入白居寺。此寺以格鲁、萨迦和噶举派共存而出名,同时寺中有座佛塔,被誉为“十万佛塔”!
白居寺
其实白居寺不大,但有三件事让我们大呼此行所值:
第一是白居中寺的花:虽说大昭寺也有花,但却是第一次在寺院里看见大规模的花墙。有大红的、黄的、白的、金黄的、粉红的、紫红的,开满道路两旁。花朵有大有小,高低不齐。美丽的花墙冲淡庄严的寺院,给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觉,由衷地认为白居寺的喇嘛才能生活在人世间的僧人。
第二是“喇嘛导游”尼玛。到别的寺院有数不清的旅行团,由于修路的原因白居寺内旅行团很少,瞎转没啥意思,于是五个人一致认为要请一位导游。很诧异也很幸运,交费后从售票处出来一位年青的喇嘛,他说他是我们的导游。导游叫尼玛,藏语里是“太阳”!尼玛介绍的很认真,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措钦大殿”,三教如何共存,大家如何修行。尼玛上过学,汉语说得还可以,自我介绍说在寺院里呆了十年,今年已经二十七了,可我们怎么看他也不象。看来还是庙内的人心纯,很少受外物拂染,自然看上去年青了。
第三当然是“十万佛塔”!塔中有寺,寺中有塔,白居寺出名于此。塔虽不高,但爬上去还得费点劲。塔内楼梯狭窄,扶手经过数百年的抚摸,已经光滑如玉一般。塔上有智慧眼,面向东南西北,庄重、冥想、肃穆,有极强的威摄力。站在智慧眼前,它象一股光,能穿透每个人,窥视我们的内心。
从白居寺出来,在江孜吃午饭,又去帕拉庄园,感叹庄园主奢侈的生活,农奴们凄残的生活。庄园主使用的器皿、摆设,有很多东西看来象是十年前的东西,却在四十年就出现在帕拉庄园。
回到拉萨,已经九点。当然,沿途拍了不少风景照,特别是江边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