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青藏高原之上,心中总不时会被油然升起的“神圣”感觉冲击着。
首先是大自然那种震撼人心的神圣之美,虽然高原稀薄的空气让人身体受到了考验,但这却正好像将心中的俗世烦事也随着空气从身体中一丝丝抽走;面对那蔚蓝的天、洁白的雪峰、纯洁而又壮丽的美景,心中忽然觉得我们终日在城市不停地转、而没有看到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的美,究竟为的是什么?因此在拉萨我们除了看最著名的各大寺庙,还租了单车去游拉萨河看日落、看看自然万物的美。
(离开拉萨那天从飞机上看着绵绵不断的雪峰,暂别了、西藏,但我还会回来!)
(这是旅行团绝不会有的节目,本只是租车、后来租车给我那个汉子竟兴致大起,与我们一起骑车游拉萨河,这个留着很长的马尾、很粗豪的汉子却是很和善,他在东措青年旅社负责管车的,那里最多背包驴友聚集地。)
(夕阳给大地涂上美丽的金色,下面就是我们骑的车,还要淌水过河、鞋都湿了一点。)
(在布达拉宫上俯望布达拉宫广场)
(这是不得不跟大家讲的独特现象,山上的沙子是冬天的风刮上去的、而不是山上形成的,简直是一个奇观!)
(青海湖的油菜花需8月份才开,想不到在西藏却看到,虽然面积很小、但那色彩好美。)
另一种神圣就是藏传佛教的感染,在如此艰苦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的藏民,为了心中信仰创造出那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生命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被高原夺走、却从未放弃过为之付出,也许将一生用血汗换回来的的财富、也许在叩长头的路上将自己的生命,一切一切都献给了心中的佛祖。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依然被那种虔诚感染,面对他们尊敬的圣山、圣湖、寺庙,我也合上了双手默默祝祷。不是献给神灵,是献给他们那种坚定、一生无悔的决心,我们又有多少人能为心中理想做到这样......
(在转经的藏民与下面叩长头的藏民)
(西藏到处可见的经蕃、正在画唐卡的画师以及下面的转经桶,藏民用尽各种形式来礼佛。)
西藏的大自然之美在别的日志中详细介绍,这里将介绍我一路走过的藏传佛教那些寺庙与他们那种感人的虔诚。首先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佛教在中国的三个支系中最大的一个,分别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与南传佛教,也应该讲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早就超过了发源地印度,而因为藏族是全民信佛教的,加之在蒙古、锡金、不丹等也有很深传播,相反汉传佛教与南传佛教的信众没有太明确的标准与划分,因此藏传佛教是最大的分支。而西藏其实在佛教7世纪传入时叫“吐蕃”,已有自己的宗教“苯教”(黑教),由我们熟悉的松赞干布(当时的藏王)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当然期间与苯教也是一番争头、但也吸收了不少其文化,而最终成为藏族唯一且全民信奉的宗教,其中也是可以想像到藏传佛教一路发展过来的风风雨雨。而藏传佛教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很多的教派,但经过不断演变中形成了当今的四大派系:宁玛派(红教,历史最攸久)、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在噶当派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合并了噶当派,建立时间最晚、但是最完善最严格的教派,目前是影响力最大的教派)。而由于黄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两个弟子:达赖与班禅所形成的两个活佛转世系统,加上他们政治上的权力后来就成了西藏最高的统治层,因此我们现在西藏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黄教的寺院。
好像说得比较远了、其实里面故事与历史还多得很,我没宗教信仰、可我是对各种东西都好有好奇心去了解的。这些我也是从导游口中、资料中慢慢了解的,但我在这里花了些时间概要介绍一下,是为了去西藏旅游的朋友可以较清晰自己在看的属于哪个教派的寺庙、以免搞错,也更能理解这些古迹的发展背景与系统,看得会有意思很多。
由于我们坐火车去拉萨,没需要休息去适应,第一天就急不及待地去看布达拉宫——神往已久的圣景。(如果住在拉萨市区北京路的客栈或布达拉宫广场附近的酒店,去布达拉宫都不远,而打的统一上车10元、不用打表的,出入都好方便。)路上看着藏族特色的建筑、熙熙攘攘的藏民,感觉已经好新奇又兴奋,其实离很远已经是望见布达拉宫了,可当我来到它面前时,还是被那种美一下子震呆了,口中除了惊叹声好久讲不出半个赞美的词。天气好晴朗、且万里无云,有些耀目的阳光穿过可能因为稀薄也可能因为太干净而完全透明的空气,将布达拉宫完美地呈现在我眼前,白色的墙与红色的宫殿承托着闪着光的金顶,在纯净得难以象的蓝天之下、红山之上,心中只有一种感觉“神圣的美”。于晚我在布达拉宫广场(与布达拉宫一路之隔,是拍布达拉宫的好地方)一轮的疯狂拍照,迟迟不愿买门票进去。在高原上灿烂的阳光与纯净的空气让一草一木、远处的雪山,全都是难以形容的美景,那种感动不亚于壮观的布达拉宫,应该讲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建筑师,创造出如些神圣、让人拜倒的美景。
好不容易压下了那种兴奋与激动,终于慢慢接近布达拉宫的正门,它面前虔诚的藏民在叩长头,那种感觉是既佩服但又神秘的不解。如我之前的日志中讲到,今年这个时候我们来到布达拉宫真的好幸运,门票原价、即买即进,而且没有人满为患,否则拍不到那么宁静而神圣的场面、那于喜欢拍摄风景的我来说也是一种遗憾。唯一不便的就是太少游客、连想请导游都没有,但却可以让我们好自由地慢慢走没限制地细看、感觉也是相当不错,以往还可以加10元上金顶参观,可现在都取消了、有些可惜。另外就是由于禁止拍照,对于我来说肯定是有些心痒痒的、特别是来到宫殿顶上看着金灿灿的屋顶。(幸好在大昭寺的金顶是可以尽情拍照的,也不致于那么遗憾。)不过也正是如此,却更让我细心观察里面的每个佛像、殿堂与灵塔,细读里面的说明,因此尽管缺少了导游的介绍还是感受很深。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开始,藏民如何一步一步将这种信仰推至如此的高度、创造了如此伟大不朽的奇迹,还有达赖与班禅等各代活佛转世的神奇故事,还有精美的佛祖壁画与塑像、上千斤黄金与无数宝石打造的活佛灵塔。这座神圣的宫殿无论在艺术上、建筑上以及宗教方面都是一块瑰宝,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一生中不得不来看一下、最重要是感受一下那种文化。
如此难得的机会加上被那种神圣的感染,我们也看了两个多小时才出来,吃过中午饭略为休息了一下,因为西藏的时区实际比沿海地区慢了两个多小时,且正午的阳光是相当的利害,下午的3点多我们就直奔另一个不得不看的地方——大昭寺。布达拉宫与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最重要寺院,布达拉宫原由藏王松赞干布于7世纪兴建,后毁于战火,由五世达赖于17世纪重建并将建成西藏政权的办事处,再经历代达赖以及解放后新中国的不断加建,终成了现今这座宗建、历史、文化以及艺术的宝库。而大昭寺同样建于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与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她们分别带来了佛祖释伽牟尼12岁与8岁的等身像,而大昭寺则是为供奉8岁释伽牟尼等身像而兴建的,而12岁的等身像则供奉与小昭寺,后来两尊佛像对调了位置,因此大昭寺现供奉的就是12岁的佛祖等身像,而小昭寺供奉的8岁等身像于文革时期被毁坏、相当可惜。因为佛祖释伽牟尼不想世人立寺供像,仅于临终前同意塑3个不同年龄的像并亲自绘图、开光,16岁的塑像供奉于印度,12岁的传入中国后由文成公主带进西藏,8岁的则由尼泊尔公主随嫁带进西藏,其中犹以12岁的等身像最为精美与尊贵。正时为此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奠定了其重要的地位,如单以藏传佛教的意义来说比布达拉宫更为神圣,因此后世不断被扩建、修缮,随着历史发展还供奉了藏传佛教最重要的佛祖、藏王、活佛、法王等等,再加以精美绝伦的壁画、雕刻、唐卡、金顶等装饰,而为了艺术、历史文化与宗教的宝库,更是西藏的佛教中心,有先有大昭寺再有拉萨之说,也的确拉萨旧城是围着大昭寺一圈一圈建起来。而很多藏民更是到大昭寺朝拜就是一生最大的愿望,因为他们认为见像如见佛祖真身,有些人会用一生积蓄为佛像上金粉,而更虔诚的藏民会从家门口开始,一路三步叩一长头(即五体投地,像我们不适应高原的,叩几个就高原反应了)到拉萨大昭寺朝拜。他们认为三步就是自己的身高,此举就是要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家到大昭寺的距离,由于过去道路与物质条件很差、加之高原恶劣的气候,很多人就在途中死去,但同行的人会将其一颗牙齿敲下,带至大昭寺嵌入佛殿一柱内、以为之实现心愿,那种虔诚是让人叹服。后为保护已禁止如此、并取出了柱内的牙齿,但我们参观时发现了柱内还留入一颗未取出的牙齿,可惜不让拍照、否则这将十分珍贵。
其实关于大昭寺还有很多故事与传说,如山羊驮土建寺等,我就不多讲了,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是相当有意思的。除了寺内这些精美而珍贵的佛像、雕刻与壁画,我最开心就是来到了大昭寺的金顶,因为这里是可以拍照的,可以这样近距离欣赏这些漂亮的艺术品,还一尝了我尽情拍照的心愿。拉萨除了布达拉宫与大昭寺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寺院,如文成公主主持而建的小昭寺、蜇蚌寺的雪顿节展佛、色拉寺与甘丹寺等,虽不及前两者的地位与重要性,但依然各有其非常独特的地方,如果对藏传佛教有兴趣的也很值得一走,而我由于时间所限暂未参观,下次去西藏参观完定会再作介绍。
(罗布林卡是七世达赖开始使用的避暑、消遗的行宫,是西藏唯一人工园林,但我不怎感兴趣没进去。)
但我在西藏的佛教神圣之旅远未结束,在我去珠峰的旅途上还参观了江孜的白居寺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白居寺最特色就是其壁画与白居塔(原名“菩提塔”),很少有地是兼花、白、黄三教的寺院,因此大殿的佛像风格异于其他寺院;而白居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77间佛殿、108个门、神龛和经堂等,据称绘有十万余佛像。我们也一路登至塔顶,但因太多门未一一尽看,这里是允许拍照的、壁画的确也很精美,可惜没人去管理、很多壁画都已开始损坏(因此虽能拍照我也没有用闪光灯、只有较大ISO值拍了一些,以免加深对其的损害),但很奇怪佛像都很新很鲜艳,我想是定期有去修缮的。
而来到日喀则的拉什伦布寺,也是很特别的一个寺院。前面讲过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个弟子达赖与班禅是后来政教合一的最高权力者,但其实以往一直都是达赖当权为主,因此布达拉宫等拉萨的寺院以供奉历代达赖活佛灵塔为主。而拉什伦布寺虽也为一世达赖所建,但后由4世班禅接任主持使寺院得到很大的发展,则慢慢形成了供奉历代班禅灵塔的寺院,1世班禅因任甘丹寺主持其灵塔在甘丹寺,2、3世班禅也恩同样原因灵塔修在喀则江当乡的恩贡寺,4世班禅的灵塔因其功绩建得十分豪华,但5至9世班禅的灵塔于文革中被毁。而十世班禅则倾一生之力于西藏与拉什伦布寺的建设,主持重修了合葬5至9世班禅的灵塔,也为西藏人民与拉什伦布寺争取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因此在西藏与日喀则享有很高的声誉,逝世后也是由国家出资为之修建的灵塔。
此次西藏之行,最让我叹服的就是大自然的神圣之美,让我整个心灵为之震撼;但同样让我经受了一次藏传佛教的洗礼,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那种神秘但虔诚的宗教文化的确让我佩服,在佛像面前也合上双手以表达衷心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