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稿
拉萨
由林芝出发,几乎一直是沿河而行,河岸绿树环绕,如果不是更远处那寸草不生的山脉,真让人以为是在内地。长时间行车,总是容易让人困倦,我不知还有多久才到拉萨,迷糊中,依稀望见远方那突起的山峰之巅,耸立着红白相间的建筑,有着金碧的屋顶,是布达拉宫?快到拉萨了?我脱口而出。是的,旁边的乘客平静地答道。圣城、日光城,雪域之巅的拉萨,在等待了多年以后,我终于见到了你!我以为自己的心不再会感动,我以为自己仍然可以麻木地去面对,可我还是忍不住地激动,心跳加快,激情,似乎被重新点燃。
我在拉萨,回头算算,真是一本糊涂账,前后整整待了一周,但记忆中最深的,只有八廊街一带。这真是一条传奇的街道,既是围绕大昭寺的转经之道,又是商业和旅游的中心。它也成为我每日必去之处,天天跟着那些转经或购物的人流,沿着八廓街内转一两圈,顺便在那些店铺摊位兜兜,购买一些小玩意。这里的商品玲琅满目,印度的,尼泊尔的,当然还有西藏的,让人眼花缭乱。每次我都会买回一些物品,而且随着经验的增加,价格一次比一次便宜,让我乐不辞彼。
大昭寺门前的石板,已被磨得光亮可鉴,这是从各地赶来的信徒们每日叩拜的功绩。虽然我每天都会不止一次地经过大昭寺,可却从未进过寺院,只是坐在寺门口的矮墙边,看着那些日日朝拜的人们发呆。他们的每个动作都很认真,五体投地,其中有一位剃短寸头的女人,穿着桔色上衣,裹着长裙,由于大家都是天天来此,每次见到后我们便会打个招呼。还有一位看似外地人的男子,有一次我挡在他前面,很不客气地说了我,此后我才知道,不应该挡住他们的朝拜。由于不太熟练,他往往磕上四五个就要歇一会,毕竟这也是体力活。
有很多人都是用暖壶盛着酥油茶,再带上些干粮,在这里耗上一整天,累了就歇,歇好又拜。我无法定义这是虔诚还是太闲,因为我本是个不虔诚的闲人,不也在这里耗着?或许还有很多虔诚的人,跟本没时间来朝拜,只有心中有,便是有,佛自在心中。我突然悲哀于自己没有信仰,即便有大把的时间,也只用来发呆、游走,或许原本以为,走自己的路,便是我的信仰?
转经的人群中也有乞讨者,有些一看便是全家几口,不知从多远的地方一路磕长头过来的,额头有着棕色的疤印。有次,我很不好意思地给了一个小孩两张一毛—我身上仅有的零钱,他竟然还给我一张,憨憨地笑着。后来我才知道,不论施舍还是朝佛,在这里都是每次一毛,甚至你给他一元,他会找你九毛。寺院里也有换零钱的地方,专门给大家提供一毛的零钞。我想,这并不是单纯的乞讨,也不是拿不出手的施舍或行善,这更是一种精神所在,一种信仰的认可与交流。
因为之前的暴乱,八廊街一带的每个巷口都有武警把守,但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这只是对不法份子的一种震慑,对于游人来说,也是一种保障。可我仍旧不敢行得太深,只在有店铺的地方逛逛,看不见人的深巷,却是望而止步。这一带的民宅都是典型的藏式风格,白墙底,窗框勾勒着艳丽的图案,不过现在有些窗户竟然装上了防护栏,让人看着不是滋味。这一带也有著名的“八朗学”和“吉日”,听说是自助者的好去处,我只在院内看了看,没觉得什么特别。
拉萨的日子极其闲散,每日睡到天大亮才起床,楼下“玉包子”吃好早餐,便去大昭寺附近晃悠。混到午饭时间,再与朋友去碰个面,下午,多半都是午睡后看看电视,此时外面的阳光太过强烈,我一般都是不出去的。这期间,曾趁着一个雨天,顶着冲锋衣去了趟博物馆,草草地看过一遍。如我一般懒散之人,每每到这种严肃的地方总觉得挺累,大脑很不好使。唯有那些唐卡,让我觉着有些兴趣,绘画、织锦、刺绣、堆绣,各种形式,真是让人叹服。
还有一天,去了著名的布达拉宫,这个夏天,很少有游客到拉萨,所以门票也比较容易买到,没有经历传说中提前几天排队领号的曲折,更没有所谓地炒作到几百上千一张门票。游览匆忙而简短地,参观的,皆是些灵塔、寝宫,由导游带着,每一处容不得过多停留,旁边有武警掐着时间。听说前几天一位导游带团去大昭寺,在一个参观点停留超时,再加上与工作人员争辩了几名,竟然被开除了,马虎不得。我倒是觉得,在广场上看布达拉宫更有气势,仰望去,白墙、红墙、金顶,直插入没有一丝云彩的蓝天,那真像是神居住的地方,我甚至为进入其中参观而懊悔,那样神圣的地方,怎么就容我这样的凡夫俗子随意进出了?
拉萨的夜,我几乎没有领略,此时一般是窝在房间,现在看来,似乎我到拉萨并非为了浏览,而是找个地方休息而已,真有些浪费光阴。可当时的我,实在是不想过多动弹,总觉得来到了便已足够,在拉萨的天空下,呼吸着高原氧气稀薄的空气,或是沐浴那强烈的阳光,随便找一处呆呆,像当地人一样懒散地生活上几日。我也不想去查阅任何资料,生怕任何先入为主的讯息会扰乱我的感受。记得之后读到的一段文字这样写到:在西藏我是一个文盲、聋子和哑巴,我是一个不知道的人,只有这样老老实实的身份能够帮助我看见西藏。是否我当时,便是这样的状况?
消磨了多日,终于有一天,很勤劳地去了趟纳木错,因为跟一日游的团,得早上6点多就要出发,让我觉得很不习惯。享有盛誉的纳木错,我很抱歉地对你没有太多感触,远不如之前看到青海湖那般激动,或许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世上竟有那么蓝的湖水。而见到你,便觉得理所当然是这般景象,没有任何惊喜。车上也有一路上高原反应着的乘客,头痛得无法下车游览,也有兴奋不已狂拍乱照的,我只是沿湖默默地走着。倒是回程途中,遇到一群横穿公路的,涂红了屁股的肥羊群,和映衬在蓝天、草场间的青藏铁路,让我觉得生动许多。
原本已去了日喀则,由于一直没联系到去阿里的车,恰逢雪顿节开幕,于是又回了趟拉萨。在宾馆服务员的建议下,不到8点就起床,得赶在8点之前到达哲蚌寺的晒佛点,抢占有利位置。上周在拉萨时,几大寺院都还封着,不对外开放,也打消了去的念头,反正也懒得动。现在雪顿节,自暴乱后首开哲蚌寺,闲着也是闲,就去凑个热闹吧。
到达时佛像已挂了起来,老远便能瞧见,至高点已被勤奋的人们占据,顺着山路一直向上,奔到佛像跟前,与那些喇嘛、游人挤着乱拍照。还有人排着长队敬献哈达,我又凑了进去。大约9点钟,表演开始,是一组藏戏,看不太懂,只看到周围全是密密的游人,最内围的,当然是那些扛着器材的发烧友。这是我进藏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游人,多半是冲着雪顿节来的吧。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太过平静,如此盛大的场面,竟然没有一丝激动,好像一切都是自然发生,即便我是大老远从日喀则赶来。难道我又陷入了麻木不仁?拉萨,这个让我生出无尽向往的城市,这个让我觉得神不可抵的城市,此时,当我真正置身于此,发现,神,原本也是人,圣城,也便如那些无数个人们繁衍生息的城市一样,褪去神秘,更多的,则是亲切。这应该是规模最小的省会城市,小到我可以用步伐去一一丈量,这也是我最喜欢方式,因为只有脚踏实地走过的路,才会记忆深刻,就如同家乡那座小城的大街小巷,多少年过去,依旧会了然于心。
待续
更多图片欢迎言访问个人摄影博客http://yuefei.photo.pconline.com.cn
《爱妃流浪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