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直是心中神往已久的去处,长久,我将这个愿望埋藏于心,想要前往,却又不愿,总以为贸然而行,对她会是一种亵渎。虽然每次都会对那些去过西藏的人无比羡慕,可我却迟迟没有上路,也不知在等待什么,同行的人?抑或是行走的心境?没有预料到我会是以这样毫无计划的方式进入西藏,以这样的低迷的心情感受西藏,以如此无求无欲的恍惚游荡在西藏。
2008年夏,经历了太多的无望与无助,堕入人生迷茫的低谷,不知何去何从。或许应该换一个环境?或许应该把握有限的光阴,尽力作些想作的事。我忆起之前读过的一段话:如果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你最想干什么,答案便是你最想作的事。于我而言,自然是背包上路,我认为将生命结束在行走的路上,于我,是最好的方式。于是,我出发了。在东北、内蒙及青海游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由玉树—石渠—德格,我一步步接近了西藏,昌都进阿里出,历时一月,从行程上看,也算是一次横向穿越。无论到过哪里,或是还有哪里没去,只要在行在路上,行在西藏的路上,便已足够。
昌都
由德格至昌都,行了整整12小时,路况极差,尤以德格(690)至江达(1070)段为恶,只 100公里,就走了4小时,几乎无一条完整的路。往往是开上几分钟路便断了,需从旁边绕行,有时甚至等着维修队将断路填补上,才得以通行。由于没有班车,与当地人拼搭一辆长安面包,好在让司机预留了前排座位,总算少受些颠簸之苦。小车虽然简陋,在这样的路上也挺适用,司机似乎相当熟练,一路超车,有时为了抄近路,便直接沿山体下冲,着实让人捏了把冷汗。
不远的天空,山坳间,升腾着飘渺的幽蓝,起初觉得很奇特,当汽车驶入那片幽蓝,噼啪啪的冰雹砸下来,恍然领悟,原来这便是冰雹阵。再往前,冰雹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雨,汽车依旧义无返顾地往前冲。继续前行了近十分钟,天空又豁然开朗,晴空万里,真是“十里不同天”。
过江达,行至国道1190附近,路况才有所好转,进入峡谷,景色也开始生动起来。林木葱郁,深壑幽幽,水流湍急,好些地段路窄弯急,司机却丝毫不曾减速,仍旧一路狂奔。或许是觉得先前的烂路太让人憋闷,现在总算可以畅快地跑起来了。 到达昌都已近晚间8时,天色已晚,看不真切,加上天降愁雨,便也毫无游兴,回想这一日的劳顿,翻山越岭,还经历了冰雹、暴雨的恶劣天气,总算有惊无险,还是早些安顿歇息吧。
第二日晨起,仍在下雨,想着如此天气,也没什么好玩,便买好9点发往波密的车票,再趁着空闲的时间,四下闲逛。在昌都城,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强巴林寺,因为它占据着最高的台地,拥有俯瞰芸芸众生的地位。没有想要问路,沿着一条上行的山路,在迷离的细雨中缓缓而行,到达山顶,果然,那便是强巴林了。
强巴林寺亦称“昌都寺”或“昌都强巴林寺”,康区的格鲁派僧人麦·喜饶桑布受宗喀巴大弟子贾曹杰的委派回康区传法,他在明正统二年(1437)倡建该寺,因寺内主供强巴佛,即未来佛,故取名“强巴林寺”,占地300多亩,是康区最早、规模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寺庙主要由强巴佛殿、佛祖殿、宗喀巴殿和护法神殿等建筑组成。由于时间匆忙,事先也没阅读相关资料,进去时喇嘛们都去佛堂晨课,寺院里空空如也,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是仓促而茫然地绕寺院兜了一圈便离去。原本此时此刻的此地,只是一种偶然,一路游走到现在,到达昌都,原不在计划之列,确切地说,根本没有任何计划。
然乌
由昌都出发,差不多4小时可到邦达镇,说是镇,其实这里只算得上一个大型停车场,无论是走318还是317,车辆大都会在这里休息就餐。因为接下去,就要开始异常颠簸的旅程了。先是一路攀山,过了业拉山口,便一路盘旋而下,转过著名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道弯,沿着怒江峡谷前进,路况才有所好转。
连续多日的奔波,真想寻一处僻静之地,好好安顿疲惫的身心,那里最好远离尘嚣,风景优美,那里最好原始淳朴,小而雅致……车行至然乌小镇,背包下车,环顾四周,我发现,这正是要找寻的处所。小镇依国道而建,依山傍湖,从318国道和察隅公路的交叉处算起,到镇西头树着楼坊牌的进镇标志为止,前后不过几百米长,道路两旁多是旅店餐馆。延伸到田间、湖边的,是当地藏居,葱绿无边的青稞地,一望无际的然乌湖,将小镇包裹起来,使她显得那么姣小可人,我决定放慢脚步,随性地住上几日。
投宿的旅店干净整洁,由于特殊时期,这里难得见到游人,只是偶尔有些路过的,用过餐便又匆匆离去,几日下来,整个旅店似乎就我一位住客,倒也落得清静。饭后,我都会沿着小镇来回走上几趟,漫无目的地闲游。每每下午时分,便有临近村落的青年小伙,驾着摩托到镇上玩耍。他们最大的娱乐便是桌球,也会有人约着心爱的姑娘泡泡藏茶馆。等到向晚日暮,这才驾车返回,一时间,马达的轰鸣声,青年们的欢呼声,充斥着寂静的小镇,这或许是谢幕前最后的狂欢吧?
每日,我都会在军号声中醒来,因为旅店对面便是然乌兵站。每到清晨和傍晚,操场上都会有士兵操练,此时,外院的围墙上,必是围坐是一排藏家小孩,绕有兴致地观看。尤其是遇到篮球对抗,他们更是兴奋不已,甚至还会呐喊助兴。当我走近,孩童们立即围上过来,伸长手索要,其实他们索取的,无非是文具、糖果或是一元钱,但这种方式很让我不能接受,加紧步子,想要躲开。
然乌湖畔,在那片茂盛的青稞田间,有一座突兀的白塔,远望去,还能依稀看见那些风中飘动的,早已褪色的风马。好几次,想要去到跟前,硬是没有寻到路,第三日,我实在忍不住,一路问寻,才找到一个院子的后墙,那里有一扇很不起眼的木门,打开后,便进到那片青稞田,再往前,便是白塔了。沿着田间的小道一路走去,白塔边上,有两位小女孩一边转塔一边歌唱,我木然地跟在她们身后转了几圈。有些倦意,坐在塔边的断木上,望着远处悠然吃地的牛马,开始迷离。
白塔附近有一处四面飘扬着经幡的低矮小屋,里面堆满泥巴做的小塔。听说这小塔与藏族的丧葬习俗有关,塔里裹着块死者的眉骨。由高坡往下看,雪山,房舍,树木,草地,篱笆,牛羊……远远近近,层次分明。快到晚饭时间,隐约有淡淡的炊烟,飘缈着扩散,泛着乳白的湖面,雾气也开始升腾,一时间,不知人间天上,恍然如梦。本来想着要去去来古或是米堆冰川,由于阴雨天气,又没有拼到车,作罢,留着下一次吧,就这样在小镇闲散地待着,也很不错。
待续~~~
更多相关图片欢迎访问个人摄影博客http://yuefei.photo.pconline.com.cn《爱妃流浪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