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游记 -> 跟团游记 -> 西藏回顾

西藏回顾

发表时间:2010/2/9 11:50:30 阅读:122次

西藏,我被你感动

西藏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让许多向往它的人们望而却步,人们经常可以通过图片和风光片、书籍上对西藏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那都是像寓言故事“小马过河”一样,只能凭空片面想象罢了。今年4月我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用五天的时间走过了拉萨、羊八井、日喀则,亲身感受了什么是高原反应,什么使哺育了藏民族的雪域高原总是充满生机、蕴含希望,这就是每个从西藏归来的人们收获的沉甸甸情思和那些说不完的神奇和感动。。。

西藏归来不看佛

西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地方,一到拉萨市中心,你就会随处看到手拿转经筒,边走边转动经筒的藏族善男信女们,他们口里还在振振有词的念着六字真言,行走在藏族人汇聚的八角街,不时会被转经筒的铜砣打到,还很疼的。藏族同胞一生大部份时间都用来拜佛,寺庙门前从早上5点起就集聚伏地行大礼的人们,也不知道他们一天要做多少个,每次都是五体投地的膜拜,态度非常虔诚。在西藏寺庙里没有了内地寺庙的香烟缭绕,更多的是一盏盏长明的酥油灯。信徒们还从家里拿来酥油加在寺庙的油灯里.以表示对佛祖的崇拜之心.我以前中也进过无数的寺庙,看过无数的佛像,但是去过西藏的寺庙之后,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与佛教相关连的文化艺术品,是如此精湛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当我走进布达拉宫,就如同走进了艺术的迷宫,这里有千间房子,对游人开放的只有二十间,可是就是这几间对我来说每一间都是艺术品的陈列室,各种和佛教相关的佛像、工艺品摆放得满满的,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和内地佛像不同的是这里的佛像都穿着用丝绸制作的华丽“衣服”袈挲,这算是藏传佛教的特色之一吧。

布达拉宫的佛像有数千尊,佛塔上百座,全部都是用金、银、合金铸造,用钻石、宝石镶嵌其上的,比如一个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就使用黄金590公斤,镶嵌的钻石、宝石价值连城;在存放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的殿内还有用2万颗珍珠、珊瑚、松耳石、玛瑙等宝石串成的曼荼罗(坛城),坛城在布达拉宫也是多得数不清;更多的是用天然矿石碾成粉末绘制的壁画“唐卡”色彩鲜艳经久不褪,仅在西大殿“司西平措”楼上的走廊就有698幅壁画出自前后藏400多位画匠之手,其它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太多了。。。

由于各寺庙内不准照相、摄像,对那种美的感受,我无法用几个字描绘清楚,看过西藏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扎什仑布寺、色拉寺、哲蚌寺等佛教胜地之后,我深深被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而感动;被历代工匠为人类留下的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而感动;被那些保护艺朴的脸就浮现在眼前。

简朴的生活,西藏人的生活非常简单,简单到用酥油茶倒到熟青稞粉里,搅拌几下就是一顿主食。住的大都是帐篷或土坯房,砖房只有少数像小村子的地方可以看到。在我们从拉萨去日喀则的路两旁,地里只种青稞和油菜,没有青菜和其它农作物,可能跟它的气候和土质有关。还有以放养羊、牦牛为生的藏民,有的人家有几十头,有的人家有一百多头,钱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一头牦牛可卖3000元,他们的钱也不用存银行,有的甚至把钱拿来当座垫,他们把大部份钱捐给寺院。尽管清澈的江水从身边流淌,他们还是蓬头垢面的,衣服很脏,身上有气味,在大太阳下我们都热得脱掉外衣,穿着短袖了,他们还穿着棉袍,你可不能说他们不洗澡,身上脏,他会反说你“我的心灵比你干净”,把你顶得无言以对了。饱餐了西藏这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之后,我要说的一句话就是:西藏归来不看佛。

我眼中的藏族同胞

西藏回来几天,让我魂牵梦萦的不仅是西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生活在常年受紫外线照射和风雨无序的气候下过早沧桑的大人和高原红般的孩子们,他们尽管每日只维持着最简单的物质生活和基本饮食需求,还是一脸平和与世无争的样子。一闭上眼,那一张张纯们,你若要和她合影,他们还会害羞,我把照片给他们看时,脸上还露出了惊奇笑容,非常有趣。

西藏的气候很怪,刚才还阳光灿烂的,一会儿就下起雨来,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很热,没太阳照到的地方又冷起来了。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我们走快一点,大脑就开始缺氧,头痛难忍,可是藏民们还可以趋赶着牦牛奔跑。这是因为西藏人的肺都比我们的大一些。

在拉萨至日喀则的路途中,我们中午饭是导游发给每个人一个纸盒,叫“路餐”,里面有一个蛋糕,一个面包,一个鸡蛋,一个卤鸡腿,一根黄瓜。汽车停下来,大家下车找个地方开始吃午餐,在附近的几个藏民陆续围过来,在旁边静静的看着我们这帮人,有大人,有小孩,由于高原反应和晕车,一点胃口也没有,就开始把蛋糕、面包、鸡腿、鸡蛋给他们,仅吃了一根黄瓜,他们接过这些食物放进“怀里”,后来同车的人也纷纷给他们食品,他们个个的怀里都鼓起来,脸上开始露出喜悦的神情,男男女女静静地把整个车子围了起来,奇怪的是只有当你把食品递出窗户时,他才伸手来接,你不给他,他不会主动来要哟,看到这一切我索性把准备在路上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什么榨菜也拿出来了,我想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生活的人,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外面还有如此丰富的物质世界。他们的善良纯朴脸就从那一刻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小喇嘛的微笑

当我们风尘仆仆的从拉萨到达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每天下午6点全寺的喇嘛都到主殿集体颂经,快到6点时,从不同方向一下跑出几十个7至10岁的小喇嘛来,他们都穿着黄色的外套(像毯子一样)头戴黄色帽子,样子十分可爱,他们很好奇地看着外面来的客人,同时羞涩地将头扭向一边,因为有些藏族同胞不懂汉语,所以很难与他们交流。6点钟的时候,他们除掉鞋子进去大殿开始颂经,场面肃穆壮观。

我可以说每个去西藏的人,如果能因为看到纯净的天空,美丽的风光,更加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命运迥异的生灵,让世俗的人们获得一点―――哪怕是短时间内―――高尚的情怀,从而在心态上有所调整,改变了对生活意义的看法,这也算是西藏给我们心灵的一种拯救吧。

拉萨――日喀则一路风光看不尽

拉萨到日喀则虽然路途相距350公里,由于路况差,其中有170公里是土路,汽车竟要走10个小时,特别是行驶在土路上,晴天尘土飞扬,车里的人们只好用湿毛巾捂着口鼻,雨天时道路泥泞,汽车上下颠簸,坐在后排的人就像坐在搅拌机里,翻肠倒肚的,加上高原反应,真是对人的毅志力的考验。往返两地,路途上花了两天,但就是在沿途,让我们尽享了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一路上看山,看水。。。

那山,西藏的山上没有树,只有低矮的草,主要是山的土质很薄,气候的原因,高原缺氧,植物生长的慢,曾经政府奖励大家种树,谁种活一颗树奖励1万元,都没有能成功。一路上车时而经过四周是山开阔的平地,时而穿行在两山之间,清晰的还可以看见山的鹅卵石。汽车走过一段,就是一段风景,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在开阔的地方就感到,天是那么的低,云是那么的低,好像伸手可触到,天空是那么的蓝,那种蓝也算是“西藏蓝”,其它的地方是没有的。那边远处的云怎么天地相连,哦,原来那边在下雨了,这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 西藏的天气温差很大,经常是时而下雨,时而又阳光灿烂,所以明白藏民们为什么总是能穿着棉袍的原因。

翻越海拔5400米雪山。在拉萨至日喀则的途中要经过两座海拔5000米的高山。第一次经过海拔5400米的山时,天气寒冷。山上结冰,白雪一片山顶上藏人用彩色的绸布串成的彩色幡子在寒风中凛凛作响,地上还有许多小石头堆。看到这一切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庄严肃穆,仿佛置身在尘世之外,忘记了自己是在哪里了。当我们从日喀则返回拉萨时又经过这里时,由于阳光灿烂,只见是绿色的青山,也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那水,一路上我们主要是沿着雅鲁藏布江行走,雅鲁藏布江,时而开阔平缓,时而狭窄湍急,清澈的江水,冷冰冰的。一弯清水从绿色的草地中蜿蜒流淌,绿色的草地上黑的牦毛、羊、马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藏民们悠闲在其中放牧。草地上还盛开着紫色的小花和黄色的油菜花,到处都像一幅幅田园牧歌的风景画。。。

在这段道路上,司机师傅经常停车让大家下车照相,所以我可以在冰冷的江水里洗洗手,洗洗脸上的尘,甚至很放肆地朝江里撒尿,连续10个小时下来都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居然忘记了高原反应和道路的颠簸。

拉萨-日喀则一路风光看不尽,美丽的风景要用心去体会的,没有不好的风景,只有不好的心情,西藏美丽的山水,如果不看一辈子后悔,看了一辈子不后悔。多少年后回忆起来这段经历,至少我还可以自豪的说:西藏我来过了。


(喇嘛)


(朝拜者)


(当地小孩)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