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
一大早出发了,但一路上买牛奶啦,买肘子啦,磨磨蹭蹭地也到了十点钟,好在不是来赶时间的,大家也乐得自在。还由此知道了刚认的闺女是喜欢吃“开封菜”(KFC)的,这点我实在没想通。
刚出兰州,就觉得山都是光秃秃的,可能这就是大西北的豪迈吧,同时也不禁为西北人民所面对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唏嘘。反倒是越往山里开,景色越加秀美起来,一片片的梯田一层层绿,还有一块块的油菜花像是给山川披上了新衣,煞是好看,可见人民群众的勤劳勇敢呀。在东乡加油的时候,刘师傅给我们买了当地唐汪出名的大接杏,皮薄肉厚还带着酸甜,开始我还问:这也没水洗,怎么吃呀?刘师傅说:这都是自己家种的,没农药,用手擦擦就能吃了。我又嘟囔了一句:那可能手还没这杏干净呢。结果就是我被众怒的吐沫淹死了:要吃就吃,哪儿这么多废话。中午到达临夏,这是甘肃最大的回族自治州,我们决定在这里解决午饭问题,不用选啦,一定得找家川菜,据说两位小朋友已经被之前的什么手抓羊肉吓到了。等待上菜的时间里,刘师傅忽然挥着手冒出来一句:“服务员,过来把空姐赶走。”我们仨同时愣住,心想哪儿有空姐,紧接着就对桌子上方盘旋不去的苍蝇们恍然大悟。原来西北人民都是用空姐来称呼苍蝇的。于是我们就非常不优雅地爆出狂笑。笑这一次不算什么,此后但凡见到苍蝇我们就忍不住相对大笑。而且在经过研讨之后,我们认为一路上遭遇的都是西北航空的空姐,具有此地特有的热情澎湃的服务态度。(此空姐小段摘抄自俺闺女的blog)
很快的,到了今日的行程重点:拉卜楞寺。这次的青藏之行,确实走了不少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其中格鲁派的六大寺院就去了五个。拉卜愣寺是其中之一了,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经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众的开发,已成为包括显、密二宗,有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轮、喜金刚六大学院,108个属寺和八大教区的大型寺院。是西藏以外,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又一中心,朝圣者终年不断,最盛时寺内僧侣达4000人。 “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即僧侣的宫殿,实际上它也的确是座宫殿,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 拉卜楞寺以治学严谨,寺内学者、活佛众多著称,号称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这里也是甘肃佛学院的所在地。买了门票后就等待导游喇嘛的到来了,还着实等了好半天,正想抱怨喇嘛的工作效率太低时,匆匆赶来的喇嘛说,现在寺里的喇嘛全在桑科草原上过香浪节,这边没人了。看来还真使冤枉了人家。
香浪节,是流行于青藏高原东北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传统节日。“香浪”,藏语意为“采薪”。相传每年盛夏,僧人外出为有己采伐烧柴时,因路途遥远,当天不能返回,于是在外露宿数日,劳动之余,游山玩水,与家人团聚。由此相沿成俗,不但寺院僧人过此节日,也成为群众性的郊游活动了。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沿有具体的时日规定。每年到了农历六月六,适逢是草原天蓝云白、羊肥牛壮的最好时刻,藏族群众便不约而同地带上帐逢、炊具及青稞酒、酥油等食品,到风景优美的草滩上去消闲憩息。他们在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草坪上,依山旁水扎起帐篷,制做和摆放醇香可口的野餐,或三、五户一起,或以村寨为单位,在美酒、乳酪、奶茶的相伴下渡过十天半月的野外生活,享受着夏天的欢欣,然后再返回家中。
接着我们也来到美丽的夏河桑科草原,果然看到草原上有一座座的帐篷和袅袅的炊烟。幸福的藏族人民呀,就好像我们的春游一样。同行的刘师傅还告诉我们,这里出名还有个原因就是这里是“天下无贼”的拍摄地,思绪似乎被牵回了几年前看天下无贼的情景,那份惊艳,那份感动,那种空灵,只有这里才有吧。
晚上入住合作的香巴拉大酒店,此时气温已经明显下降了很多,但香巴拉的那浓郁的迎客酒让人心里暖暖的。
另外,今天是党的生日,我们在车上还纪念了一把。可见我是个好同志。呵呵。夸自己的时候从来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