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新闻 -> 当地新闻 -> 四川非遗走出国门 传统中的时尚

四川非遗走出国门 传统中的时尚

发表时间:2015/3/4 10:59:26 阅读:899次

    2月28日,羌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应邀前往巴黎,参加当地“中国年”活动。今年1月,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植村秀推出了两款限量版的洁颜油,瓶身上所印羌绣图案正是杨华珍设计。产品上市后,杨华珍的跨国邀请就没断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通过合理利用让它‘动’起来。”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林彤认为,杨华珍的忙碌就是羌绣的“动态”。

    成都新都将开放非遗馆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锦门小镇作为南丝绸之路起点在打造,这里的非遗馆正在加紧装修。为了迎接5月1日锦门街区正式开街,入驻非遗馆的蜀绣、竹编、漆器负责人亲自过问着每一个细节。“这里将成为对外展示四川非遗的重要窗口,我们都很重视。”蜀绣省级非遗传承人孟德芝说。

    非遗的市场有前景

    刚刚过去的农历春节,位于成都文殊坊和宽窄巷子的“刘氏竹编”每天都要迎来大量游客,没有一天关门。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嘉峰介绍,公司通过从礼品市场向旅游市场转型,2014年取得了60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

    刘氏竹编的生产基地位于达州渠县,为了让竹编能够养活手艺人,他们将产品定位为3类:收藏品、工艺奢侈品和生活艺术品。而成都梦苑蜀绣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最近接了一个订单:一名生活在成都的德国人订了一件直径1.2米的牡丹鲤鱼双面绣,这件作品前前后后要用8个月来完成。“通过生产性保护,非遗传承人的地位和收入得以提升,使得非遗能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

    非遗的传承 他们在努力

    首批获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的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打算在3月8日正式将3名弟子纳入门下。绵竹年画博物馆每年至少要办两期免费培训班,已有几百人在这里学习年画,其中不乏外国留学生。

    中青旅推荐四川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绣

    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中青旅

    羌绣

    在羌族地区,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衣服上漂亮的图案,大多为手工刺绣,这些刺绣在羌族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羌族刺绣,是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如今的羌族人,大多还保持着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习俗。

中青旅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汉民族风尚。2002年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青旅

    刘氏竹编

    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品生产从砍伐竹子到成品有30多道工序,技艺复杂,工序繁多,而且每道工序精细严密,是现代技术和机器无法替代的,编织一件工艺品少则半月、多则数月。工艺产品数十个大类,近千个花色品种。渠县刘氏竹编字画、提花瓷胎竹编、双面竹丝编、竹编台屏等系列工艺品,设计新颖,技术精湛,薄如绫绢,尤以编工精细见长。虽以竹作画,但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劳动人民艺术创造力的体现。因此,渠县竹编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青旅

    成都糖画

    成都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四川民间过去又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等。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曾广泛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巴蜀大地城市乡村。列中国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青旅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当地新闻MORE

旅游新闻MORE

在 线 客 服

Tel: 153280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