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咯!台南市鹿耳门天后宫,于农历十二月廿四送神日早上六时,举行全台湾独一无二的「封印大典」,宣告一年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年度的开始。现场仪典肃穆,御风、淨心两舞,意义令人感动。
农历十二月廿四日,岁时为送神日,各地或以跳傀儡行之,或以敬四果祭之,送神之后关上正门并贴上押煞封条,此封籤、封印的习俗,是台湾民间的辞岁象徵,是岁时最后一次的信仰活动,家家户户则开始「清黗」大清扫、除旧佈新一番,以准备迎接新的「年」,为这一年的「神事」作个结束。「封印.圆坛.辞岁送神大典」是岁末迎新的开始,鹿耳门天后宫引申其意,以终启始,视「封印圣典」为翌年妈祖宫「妈祖年」春节活动之启序。
凌晨六点多,天色仍暗,即有善信陆陆续续来到鹿耳门天后宫广场,大家扶老携幼,人手一把「足百寿金」准备参加送神「封印」。当地的显宫国小儿童所组成的国乐团,也跟著动起来;年轻的、壮年的、老一辈的全都出场,大家合作无间的忙著全国独一无二的 "封印大典",准备封印、送神。
「封印大典」过程包括「封印之仪」与「圆坛之礼」;封印大臣,由台江国家公园副处长杨金臻担任,圆坛特使由文化局管理科长黄宏文担任,典仪官为林森泽,国乐演奏由显宫国小国乐团担任。庄严隆重的封印大典中,由艺姿舞蹈团员表演全国最具乡土文化特色的「御风舞」及「淨心舞」;「御风舞」舞出早期台湾人民横渡黑水沟,落脚台湾这块土地,信仰慈悲的妈祖,在妈祖庇右下得以安身立命,渔民捕鱼丰收谢妈祖的情景;「淨心舞」除寓意「淨身」之外,另有「反思」之意,藉年底扫除期间,也将内心累积一年之晦气、秽气一扫而空,以清新的心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开始。最后在鹿耳门牌楼下香案前,人人持香,经恭送诸神、火化去年「喜神令」牌、望燎等仪式,祈求保佑万民平安如意,礼成圆满结束。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先人累积生活经验与智慧,循著自然的规律与伦理,划分四时年序。天冷,没有人潮,鹿耳门天后宫文化季配合节令安排活动,让民众瞭解前人筚路蓝缕的艰辛,建立起丰富的人文礼俗及独特的文化价值,缔造出一种当代令人感动的新庙会文化,也丰富了乡土特色与风格,是偏僻小渔村的新文化,也是一种坚持!
台南市鹿耳门天后宫:
台湾台南市安南区鹿耳门天后宫,于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登台后首建,由于历史悠久,妈祖威灵显赫,长年有大批男女信徒从台湾各地前来进香膜拜。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鹿耳门天后宫,最早建在郑成功登陆之地,即北汕尾屿,当时称作“妈祖宫”,奉祀天上圣母;清康熙五十八年由百官捐俸扩建为“天后宫”。公元1946年,妈祖宫庄民集资重建天后宫,次年春落成,恭迎“鹿耳门妈(祖)”回宫奉祀。
鹿耳门天后宫,属南方寺庙之闽式建筑代表,具备三川五门、三川殿(前殿)、正殿(大殿)、后殿、左右回廊贯通,一气呵成之三殿式格局。正殿主祀“鹿耳门妈(祖)”、镇殿妈祖,配祀关帝圣君、延平郡王、水仙尊王、四海龙王、观音佛祖、三官大帝、南北斗星君、福德正神、财神爷、月老公、临水夫人、注生娘娘、太岁星君、文昌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