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佳话“家徒四壁”由此而来
琴台路是专门为纪念西汉时期的传奇人物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而命名的。司马相如是当日寸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司马相如早慕卓文君才貌双全。在一次作客卓家时,借弹琴机会奏了一曲《凤求凰》表达自己的爱意。两人一见钟情,相互爱慕。但是卓文君之父卓王孙极力反对。卓文君为了情,义无反顾地与司马相如连夜私奔,两个人一起回到司马相如的老家——成都。可是回到司马相如的家,屋子里除了四面墙壁外,根本没有任何东西。据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也就源自于卓文君到成都后看到的司马相如家中的状况。两人抛开才子佳人的身份,在古代的琴台路上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干起了杂活。如此这般,虽然生活清苦了点,但两人却是幸福美满,丝毫不为世俗所累。不过,司马相如当官之后,曾有抛弃卓文君的想法,并给卓文君写了一页无字信,卓文君接信之后明白了司马相如的意思,当即回了一酋诗,司马相如接信之后,惭愧不已,从此断了此念头,与卓文君白头偕老。
“修复”历史窨井盖也是故事
灵鸟盘旋上空,飘游吟唱,仿佛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对有情人送上深深祝福。穿过青羊正街,来到琴台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大型雕塑“凤求凰”,以及由花岗岩制成、长约5米的“吉琴”。
这里最富特色的是全长920余米、宽约0.8米横贯整条街道的汉画像砖带,这条砖带荟萃了中国目前面世的绝大部分汉画像内容,游人随砖带前行,宴饮、歌舞、弋射、车马出巡等2000多年前汉代人的社会现实图景和理想天堂便复活在游人的视线中。这条砖带由1 6万块天然青石砖铺筑而成,仿真程度之高,令人叫绝。沿着青石板继续前行,细看路上用铜作饰的方形的画才发现,原来电信、排污、供水等用的窨井盖也可以做得如此精美。
据介绍,这里在1988年扩建后,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住宅(或琴台)在此附近而取名琴台路。2002年琴台路正式打造成特色街区。
创佳点睛特色街区与国际接轨
琴台路,成都第一条汉唐风格的仿古特色 聚集力都不足。琴台路的打造,创造了无限的 婢家、飞天珠宝、珍宝阁等著名商家;茶文化产街’先后获得“中国特色商业街”百城万店无 商机,使其成为特色商业街。目前琴台路上形 业,这里汇集了川内所有的名茶,福建的天福假货”活动示范街等殊荣。精心打造琴台路仿 成了四大主要业态,餐饮文化集聚了成都各大 茗茶、云南的普洱茶等也入驻琴台路;一台。蜀古建筑特色街道’一举改变了琴台路的旧面 名店:如皇城老妈、狮子楼、龙森园火锅体系,风雅韵”将四川的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琴台故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