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开始筹建,今年正是四川大学博物馆建馆100 周年。如今,馆藏文物5万余件套,馆藏之丰,建馆历久,成为国内百年名馆。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四川大学博物馆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享有“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馆”的美誉。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名俗文物,一直的引起人瞩目的特色馆藏。
花轿上的名俗密码
川大博物馆藏花轿,是典型是清末——民国时期是地区是典型花轿为木质穿斗式,轿厢两侧固定着两根约4米长的抬杆,另配有4根辅杠轿身长方形,长1.01米,宽1.05米,高2.02米,采用木刻、彩扎、玻璃画、朱漆贴金、银绘、髹漆等多种民间工艺,重彩装饰。
花轿全套包括:一个画阴阳太极图的牌示、四只“黻”形执事牌,四根雕刻有凤凰图案的灯杆、木质花轿一座、四件抬箱和私顶轿夫戴彩绘竹编尖顶帽。
男婚女嫁,兹事体大。一进四川大学博物馆一楼民俗馆大门,迎面就是一座极尽雕工、堪称喧哗富丽的木质花轿。它来自百年前清末民国时期的一家成都轿行,四面装饰着金、红色炫目的各式纸扎戏台、艳丽的琉璃画、遍身布置预示美好、祝福的图像、装饰品,成为浓缩其时四川汉族婚俗文化的一面“立体橱窗”,站立其前,仿佛能听到,那满街人声喧嚣,锣鼓齐鸣......
轿顶
轿顶上密密麻麻镂刻花草图案,依序排列76束火焰状木刻,火焰中心镶嵌小圆硫离境,下面用两寸长的弹簧固定,进行时随轿身晃动,熠熠生光,以“照妖”“避邪”。轿顶内还有罩纱窗布,是几乎密闭的花轿上一个利于透气的设计。
轿帘
正面相迎,花轿的轿帘就像是一扇大门。纵观整台花轿,轿帘与四个纸扎戏台,处于中心区域,占据近1/2的面积。它们提示的是“百善孝为先、洞房花烛夜,金膀题名时”的核心理念;讲述的是一个传统中国人理想中的团圆美;美满家庭。
轿帘上幅为“状元及第”,头戴乌纱冒的状元和凤冠霞帔的诰命夫人相互见礼的场景。下幅则为“全家福”,画面中楼阁曲栏内,数人左右分列拱手向一定芋年夫妇行礼。
扎纸戏台
左侧是“王母寿”图案,演的是王母娘娘在瑶池没蟠桃会庆寿的故事。西王母故事最早出自《山海经》,后成为金元杂剧、近世京剧、秦腔、川剧中的剧目,是为吉庆日子常演的大贺戏。
右侧是“祝寿”图案,画面上乐舞群仙,有蟠桃、祥云、团“寿”字样等,表现的应该是祝寿场景。内中人物造型面部为泥塑,绘制成川剧脸谱,衣饰用铜金纸和绞缎精制而成,色彩明丽,历久弥新。
后侧背面场景“玉祖寿”,即天上人间地狱的各路仙佛、凡俗鬼怪的代表,向玉皇大帝祝寿的场景。民间传说农历四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寿辰。玉祖寿下面还另有一个小戏台,为状元打马游街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