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新闻 -> 当地新闻 -> 春暖花开旅游好时节 文明出游欣赏美风景

春暖花开旅游好时节 文明出游欣赏美风景

发表时间:2014/3/28 11:12:53 阅读:763次

 国家旅游局在今年春节前夕公布了“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并面向社会作持续深入宣传,力求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记者在走访岳飞纪念馆、羑里城、中国文字博物馆、城隍庙、袁林等景区后发现,随着游客素质不断提高,这些文明提醒语早已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是大声喧哗、不使用文明语等不文明行为,成为景区工作人员以及游客普遍厌恶的行为。

  随着“文明出行”日渐深入人心,各景区内的不文明现象均大幅减少,但部分市民在外出时仍有一些不文明的举动。不难发现的是,记者所到访的景区内均有明显的指示牌、标语,倡导市民杜绝不文明行为。那么,在这些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景区内,又怎么忍心去破坏这一些?不论是岳飞纪念馆、羑里城,还是中国文字博物馆、袁林,无疑都是安阳的一张张名片,代表着安阳的城市形象,它需要景区方面与市民的共同维护,更需要通过语言、微笑等方式为景区和城市添上精彩的一笔。

  袁林

  游客酒后参观 与讲解员争执

  袁林占地约92713平方米,耗资约72万元。袁林内有照壁、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以神道为中轴,分布其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承袭我国传统建筑规制,又吸取西洋建筑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陵园建筑特色。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林也是河南省仅存的少数几个官式建筑群之一。

  3月24日,由于是周一,袁林的游客并不是很多,三三两两的散客独自四处游览。紧邻大门的几座石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一座石雕上刻着一个人名,时间显示为20世纪80年代。

  往袁林深处走去,在位于东侧的一处配房外,各色植物在春光中尽情舒展腰肢,还开出了疏疏落落的花朵。突然一阵喧哗声从配房内传出,有人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说话,乍听起来以为是在吵架。仔细辨别之后,才发现原来只是简单的日常对话。循着声音走进配房,只见一名身着制服的男子和几名疑似工作人员的女性在谈话。而配房外就有“禁止大声喧哗”的提示牌。而在配房北侧的一片绿化地内,一套深色工作制服竟被挂在一棵大树的树枝上“享受”着阳光。

  就在此时,一个十人左右的游客团随着讲解员走了过来,讲解员一边讲解,一边指着各处的文物给游客看。“一般来说游客的素质还都挺高的,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并不多。”讲解员小张介绍。

  据小张介绍,夏季,一些游客是趁着酒劲儿来参观袁林的。这本没什么特别,但一些喝了酒的游客竟不顾形象,在袁林内随处小便,这令讲解员们十分尴尬。“我们也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小张说,除此之外,一些游客可能是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了袁林的一些历史,当讲解员为游客讲解时,他们有时候不同意观点,就会当面争执。“游客有不同意见当然可以提出来,但是因此而影响到其他游客就不合适了。”

  羑里城

  丢弃的垃圾 成景区管理难题

  “画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历史典故均源于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的羑里城。作为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和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3月24日上午,虽不是周末,但在羑里城景区,仍有不少游客趁着春光来此赏景。

  汤阴羑里城景区负责人介绍,羑里城去年一年的游客接待量达30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来自安阳及周边城市,另外,每年还会接待一批来自韩国、台湾地区的旅行团。“近些年游客的素质都在不断提高,但是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

  在景区西侧水池边,一名保洁人员正在忙着清扫垃圾。“节假日和周末是我们保洁人员工作的高峰。一些游客不把随身携带的垃圾扔进垃圾箱内,而是随手乱扔。”该保洁人员直言,许多游客随意吐出的口香糖成为他们工作的难点。另外,一些小孩乱抛零食袋,有的甚至抛到了水池里,不仅破坏了环境,还给清理工作带来了不便。

  “1998年,那年我还是学生,那是我第一次来羑里城。今天,时隔十几年后故地重游,感觉变化真是太大了。”在水池边赏鱼的本地游客杨先生对羑里城景区的环境啧啧称赞。杨先生表示,游走每一个景区,他都会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希望游客都能自觉保护景区的环境,每个景区都是笔财富。”杨先生说。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上下台阶,请注意安全”、“禁止吸烟”……走进羑里城景区,在草坪边、台阶上、水池护栏上随处可见景区设置的温馨提示。尽管如此,一些游客还是对此熟视无睹。

  在景区内的一块绿地边,记者发现,两名游客好像在挖野菜。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挖蒲公英。“现在这种野生植物在城里已经不多见了,只有这样的景区才有这种东西。”其中一名男性游客说道。当被问及是否看到此处竖立着“小草无辜,脚下留情”的提醒时,该男性游客回避了问题。

  “有时,个别游客交流声音大,以至影响到她的讲解,也影响到别的旅客。”谈及游客的不文明现象,羑里城景区讲解员武雯无奈地说,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通常无能为力。一些游客存在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如果看到游客正在丢弃垃圾,我会急忙上前制止。”武雯说,大部分游客都会听从工作人员的劝说。

  城隍庙

  大人吐痰 小孩儿大声嬉闹

  城隍庙,又名威灵公庙,位于文峰区鼓楼东街6号。其布局为四进院落、五座大殿,结构严谨,是我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

  城隍庙伴随着老城走过了一代又一代,随着时代变迁,一座座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而城隍庙依然保存着它的古朴,守护这座城市。重修后的城隍庙内设有市民间艺术博物馆,馆内展示了我市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农民画、泥塑、根雕、剪纸以及当今人们已久违的轿子、手工艺品等。逢年过节,市民更能看到秧歌、锣鼓、说唱等民间艺术表演。

  3月23日上午,不少游客来到城隍庙内游玩。在民间艺术博物馆内,市民张女士抱着孩子在馆内欣赏泥塑作品。欣赏过程中,孩子忽然拍打玻璃,张女士见状立即制止了孩子的行为,并批评教育了孩子。对于国家旅游局提倡的“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张女士表示并不知晓,但是她对于文明出游有着自己的理解:“文明旅游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不大声喧哗,遵守景区秩序等。”

  该景区讲解员李淑芳介绍,每年城隍庙游客都不计其数,景区都会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每批游客。“在游客进入大门前,我们都会做一些类似‘不要吸烟’等的温馨提醒,如果发现小孩有攀爬等危险举动,景区内的保安也会及时上前制止。像一些衣冠不整、携带宠物的游客,我们景区是不允许其进入的。”

  景区一名保安人员称:“个别游客谈吐不太文明,有些小孩在景区内大声嬉戏,追逐打闹,与庙宇庄严的气氛有些不协调。”

  岳飞纪念馆

   游客大声喧哗 旁若无人吸烟

  汤阴是岳飞故里,岳飞纪念馆原名精忠庙,位于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历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400余平方米。岳飞庙六进院落,建筑房屋100余间。1963年12月,岳飞庙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后,经全面整修后重新开放。如今的岳飞庙建筑精湛,碑碣林立,史料翔实,陈列丰富,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博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岳飞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步入岳飞纪念馆,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跪像,其中秦桧的雕像身上,布满了白色的痕迹。据讲解员介绍,这是来此旅游的游客朝其身上吐口水造成的。“这在中国民间算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吧,我们也只能提醒,不能说好或者不好。”

  紧接着朝里面走,在一些石碑前,都会看到“禁止攀爬”的提示语,讲解员回忆,之前有的小孩儿喜欢攀爬到石碑上拍照,为了保护这些碑刻,要经常提醒。此时,两名女游客像是在寻找洗手间,其中一名女游客大声招呼着已经走向洗手间的另一名女游客:“就在里面,再往里面走走!”声音洪亮,丝毫没有顾及身边正在听讲解员解说的其他游客。

  在纪念馆西侧的一处院落里,几名游客正在凉亭里纳凉休息,一位年纪较大的男性游客悠哉地抽着香烟,而不远处的拱门上就有“禁止吸烟”的标语。

  “岳飞纪念馆开放时间较早,之前吸烟、随地吐痰的情况都比较常见,在古建筑上、石碑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但是这几年随着游客文明意识的提高,这些现象已经少了很多。”汤阴岳飞纪念馆馆长关宝英告诉记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会在游客进门时提醒游客注意保护环境,遇到游客有不文明行为的会立即制止。关宝英反映,从目前看,纪念馆内乱扔垃圾的情况还比较多,游客如厕时不文明现象也时有发生。

  而在纪念馆外经营字画生意的王春杰反映,当下有些年轻游客在纪念馆外就大声喧哗,问路的时候也不知道使用文明用语,他觉得这些游客同样做出了不文明的行为。

  文字博物馆

   管理很到位 服务水平待提升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总体规划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用地81.76亩,建筑面积22700平方米,包括字坊、广场、主体馆等。中国文字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作为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3月25日,记者换票进入馆内,正遇到几名游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馆内秩序井然而安静,并没有出现大声喧哗的情况。一位前来参观的刘姓游客正在摆弄手中的相机。“博物馆内一般不允许开闪光灯,所以我将相机闪光灯关掉。”这名游客说。

  一位负责保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节假日,广场上会有一些饮料瓶子和儿童零食包装袋,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垃圾,“不过广场上一些地方会有小孩儿粘贴的一些贴纸,比较难清理。”

  记者随后采访了两位游客。“感觉文字博物馆的环境挺不错的,游客的素质也都挺高,没见到什么不文明的现象。”市民郭女士说,她是土生土长的安阳人,家乡有这么多的旅游景点很自豪,她平时去景区也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郭女士也表示,文明旅游应该是双向的,游客在规范自己言行的时候,景区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措施,文字博物馆的环境好、设施全,但是总感觉有些冰冷。“比如我们进门接受安检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求我们随身的背包也要过安检设备,这本无可厚非,安检人员可以用正常声调提醒我们,但是当时工作人员坐在那里,声音小,也没有用礼貌用语。”郭女士还建议,在博物馆内比较明显的地方设置一些免费的饮水机,让游客可以感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专家

  文明出行关乎每一个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出行旅游当作节假日里的“规定动作”,随之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凸显出来。安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刘军奎认为,文明出行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

  对于游客为抒发对秦桧一行人的愤怒之情,在其五人雕像前吐唾沫的做法,一些外地的游客表示无法理解,并将其看作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刘军奎表示,风俗和文明之间应该找准一个切合点,互相融合。“一般来说,民众的风俗习惯是长时间形成的,不易改变。但对于公共文明环境的塑造,还得游客遵守相关的规定,维护公共环境,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违反规定。”刘军奎认为,提高游客的公共修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谈及游客采、挖景区的植物,刘军奎表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他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游客观赏,有碍其他游客观光的心情,破坏了景区的整体环境。被采、挖的植物生长空间在景区的范围内,并不是某一个人的空间,属于公共空间。”刘军奎说。

  旅游过程是体现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只有实现文明旅游才能彰显社会和谐的一面。“旅游时,也许垃圾桶就在十几步远的前方,只要多走几步就能避免污染环境,游客的素质就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文明也在这举手投足之间展现无遗。”刘军奎说,社会需要和谐,游客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也有必要为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作出贡献。

  刘军奎称,文明旅游关乎每一个人。“现在生活物质水平提高了,大家都很讲究精神文化的享受。以前旅游是少数人的行为,现在普通老百姓都加入到旅游的行列当中。所以你旅游时的行为举止是否文明,关乎别人的心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景区内,我们都应该遵守秩序,不要随意刻画。”刘军奎说,文明出行,每个人都有责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只有自身做到文明出行,才能感染他人、影响他人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当地新闻MORE

旅游新闻MORE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