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了n多年的厦门之行终于在08年春节到来之前成行,在此之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功课,而突如其来的降雪让这次旅行变得扑朔迷离,出发当天下午上海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列车都开始检票了,我和sunshine还在绕着数不清的“之”字形,再也等不及排队,向警察叔叔报告情况后直接检票进站。一路上都是大包小包回家过年的人,看到我们俩的打扮问我们去哪儿,“厦门!”“厦门?去干嘛?”“玩儿!”我仿佛看到了鄙视的眼神,在这春运的档口,多少人因为大雪回不了家滞留,我们还瞎凑热闹。上了车才知道这趟车的车票多难买,在这里严重表扬一下sunshine同事的朋友为我们搞到两张下铺票,也幸亏一个多月前我们就下了决心非去不可。准点发车,一路上似乎并没有因为下雪而影响车速,安心睡觉,等一觉醒来怎么窗外依然白雪皑皑,打听了一下还在上饶呢,此刻是清晨6点,sunshine说凌晨2点上饶就欢迎她了,已经晚了4个多小时了。列车开开停停,车厢里充斥的小孩的哭叫声,一个喜欢叫“坏蛋坏蛋”,还有一个喜欢嚷嚷“讨厌讨厌……”的小男孩倒也让一路上热闹非凡。窗外的白雪渐渐开始变成冰疙瘩,再变成淅淅沥沥的雨水,在辗转蜿蜒了1298公里,无数次的临时停车,历经27小时后,终于抵厦。
夜晚的厦门湿漉漉的,火车站门口人潮耸动,好不容易抢到一辆出租驶往住地,路上堵得厉害,这也是我们在厦门唯一的一次叫车经历。厦门之家轮渡店的房间与论坛上的还是有点差距,也许是今年冬天的厦门格外冷吧,热水器工作的特别不卖力,晚上一床被子已显得单薄,穿上袜子盖上外套祈祷明天太阳公公露个小脸。一觉自然醒,25楼的景色还不错,收拾一下出发啦!沿着思北路转到中山路,沿街的都是类似上海金陵路上的过街楼,即便下雨也不会淋湿了。中山路上大名鼎鼎的黄则和里,吃了面线糊和花生汤,这是48小时里我们吃到的最满意的东西了。走出来买了地图稍微研究了一下决定步行至厦大,鹭江道上的风景还真不错,2周以来我如此真切的感受到了太阳的温度。先到南普陀,拜拜许个愿,但愿快显灵!吃到了料巨多的福记烧仙草,很是满足,如果是夏天的话我想会更好吃的。闯荡厦大,其实不必,它就像个公园随时随地进去走走,湖边坐坐,草地上躺躺就是享受。从白城校门走出来时,看到对街大片的沙滩兴奋不已,此刻的心情就像sunshine的名字那样灿烂,前面一路上的折腾都值了。没啥游客,狂摆pose,太阳公公给了个大大的笑脸,sun,sand,sea都齐了。沿着沙滩走到胡里山炮台,一旁的观景餐厅吸引了我们,一问价格吓一跳还是走吧,这里的情调是要金钱来堆砌的。在接受了一番爱国主义的教育后,我们租了辆双人自行车沿着环岛路一路骑行,原本打算骑到会展中心折返的(来回18公里),实在太累的,双人骑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车把有点歪,车子有点重,身体有点缺乏锻炼还得上坡下坡,好在路边的风景一直不错,看到拍婚纱照的对着他们大叫恭喜,时不时还有和我们一样骑得费劲游客,互相鼓励一番,看到路旁有人招徕摘草莓,根据打听好的价钱讨价还价一番,钻进一旁的农田开始边摘边吃还真有意思。玩完农家乐往回骑好像轻松了不少,顺风了(估计来回骑行了10公里)。在胡里山找了辆公交车坐回轮渡,回住地的路上路过大同鸭粥店,忍不住进去点了一碗加鸭肉加海蛎的粥,比起单位里8块钱味精十足的午餐粥,5块钱实在又便宜又美味啊!我忘了带相机充电器,对我们这两个爱臭美的家伙实在是太大的打击,好在厦门是座城,好心人告诉我们有个叫电子城的地方,兴冲冲的赶在那里下班前买到了充电器,这下才放心。走啊走开始寻找小眼镜,在这么大的运动量过后好好吃一顿成了我们急切的渴望,就在快走不动的时候一转身,小眼镜就在身后的巷子里。熟门熟路的点了酱油水鱿鱼,花蛤,竹蛏,土笋冻,地瓜叶,可惜没有我最爱的海瓜子,但还是吃得挺撑的。吃饱喝足后血液开始到胃部重点工作,脑子浑浑噩噩呈发呆状,回家坐车坐过了站又倒走回去,结果“咚”的一下撞在了路牌上,痛得我捂着脑袋说不出话,sunshine发现时,已升级至流血事件,吓得她差点把我送医院。在住地大堂里好心的看门师傅给了邦迪,我嘴里一直嘟嘟着:我都这么矮了,怎么厦门的路牌比我还矮呢?……
好在我们的行程安排得很松,撞头事件让我彻底觉悟到:厦门拒绝发呆。第二天依然睡到自然醒,退了房寄了行李来到又一家老字号吴再添吃早饭,店里都是本地的老吃客,要了虾面(好吃的),沙茶面(一般般),芋包(还算有特色)。可能是要过年的关系,店外排起了长长的买年糕的队,不受诱惑坐车去集美。由于要出厦门本岛,车子开开停停等乘客,顺便让我充分估计了一下去机场的路上时间。到了集美学村,车站一旁就有三轮摩托在招徕生意,看了看地图,觉得价格还算公道,前一天的消耗量也太大,就坐这车吧。时值学校放假,整个学村显得有点冷清像个空城,好在一旁的小巷居民区依然忙碌的挂灯笼贴春联,景点门口也贴上了鼠迎新年的各种标志。由于有人带路,省了不少时间没走冤枉路,该到的景点一个没少。回SM广场午餐,在类似大时代的小吃广场吃了几样厦门小吃,忘了名字了两个人总价不超过20元。sunshine还是买了防晒霜,没想到厦门的太阳那么厉害,经过昨天海滩上的暴晒,我的鼻子和娜雅张三疯绝对有得一拼,都蜕皮了。下午的时间决定去白鹭洲公园,厦门的公交系统还是很完善的,去哪儿都有公交而且车费很便宜,但是交通秩序还有待改善,司机开车一个比一个猛,抢道加塞一个比一个厉害,我们在马路中央上车,还算安全抵达目的地。公园的一半要开元宵灯会,各种彩灯争奇斗艳,另一半就显得静谧悠闲,零零星星只有几个老人放着风筝,真是适合生活的好地方。听火车上一个厦门女孩介绍禾祥路算是厦门比较有特色的路,在晃了一个小时后放弃,还是回轮渡去吃鸭粥实在。吃完鸭粥去往最令人期待的鼓浪屿,下船后天空中又滴滴答答的下起了小雨,娜雅在夜色中绽放着昏黄的温暖,老板的娘热情地欢迎了我们,放完行李还是决定先转一圈,龙头路上还真是热闹,雨越下越大。还是回娜雅,那里是唯一有热空调的地方。洗完澡下来找到唯一一个空桌,张三疯霸占着桌旁的空位,不管多少人来逗弄它,它自岿然不动。点了两份点心,仔细体验娜雅的角角落落,在这个小岛上它是特别的,我喜欢她那种闲散的,随性的调调,有点小资,有点奢靡。公共区域胜于客房环境,当然对于目前的性价比来说已属不错了。娜雅的另一位大牌芬达,拽的基本不用正眼瞧人,对于它们来说我们才是侵入者,房门一开它大摇大摆的进来嗅嗅这闻闻那,然后头也不抬的摇着尾巴晃出去,我拿着相机瞄准了半天总算是抢拍了两张像样一点的照片。这一晚我们枕着涛声听着雨声进入梦乡。
清晨我们在雨滴声中张开眼睛,天气阴沉沉的,书上说如果你来到鼓浪屿如果天空正好下点小雨,我要说你太幸运了,毕竟鼓浪屿的雨不是时时刻刻都会为你而下。所以这时候,你需要的就是带着一份心情,听听雨声,走过微雨中的老别墅,品尝雾气中那条精密的巷道。先去龙头路上找找好吃的,论坛上大为夸赞的鱼丸店 其实很低调,感觉也就像个大排档,没什么客人,鱼丸如果没有馅儿和胡椒应该更好吃吧。接下来还是决定买张联票把那些精华部分都要去一下,当然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不必赶场子,皓月园里我们湿了鞋子湿了袜子,郑成功像在雨幕中显得庄严肃穆,园子里除了我俩连工作人员都不见了;沿着观海路走过大德记浴场,这种天气居然依然有人在游泳如果不是天气不好,我们也会拖了袜子晒晒脚丫子吧。沿着边上的小路上去后来到毓园,也就是林巧稚纪念馆,展馆布置亲切生动,周围环境亦是打理得很规整,没有管理人员只有我俩的脚步声和偶尔的低语。出来后发现旁边的一条小径通往有个尖尖顶的漂亮房子,毫不犹豫地往里走,有个老太太告诉我们那里是音乐学校,还是不能进去只能在外张望,而那个尖尖顶倒是成了我们后来判断来没来过的标志物。此时的地图在手中基本已起不了什么作用了,那数不胜数的小巷,七歪八拐道路,上上下下的小坡,很多时候让我不知自己身处何处,到达菽庄花园时雨已经停了,检票的告诉我们马上要到自动钢琴表演的时间了,来不及欣赏园子直奔表演厅,没有其他游客,我和sunshine俨然成了贵宾,工作人员热情详细地介绍着那些古董级的宝贝,表演也是为我俩单独举行,听完自动钢琴看真人现场弹奏,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我们感叹在这里上班没点浪漫的音乐细胞还真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呢。菽庄花园有着苏州园林般的精巧,还有海边别墅的浪漫,小小的却藏着无数的精致和感叹。出了展馆天空开始放晴,太阳照在日光岩上还原出它的本来面目。吃完饭开始爬大石头,说它是大石头是因为爬上去真的没什么难度,而周围摩崖石刻给他平添了不少文化气息。鼓浪屿的美不仅仅在与波涛鼓浪、绿树成荫,当你深入到小巷中时,你会不经意地撞见一幢幢饱经历史风霜的老别墅,这里见证了鼓浪屿的历史,甚至于近代史上一个不容忘却的一页。下午我们手揣着手绘地图,地理概念好坏与否根本不起作用,那里的小巷纵横交错,四面八方都叫同一个路名,让人摸不着头脑。真不知道那里是如何制定路志的,指示牌也很少,我们走了很多冤枉路。靠双脚走路你会发觉鼓浪屿真的不小,整个岛上一应俱全,有学校、有剧院、有医院,它不仅仅只是个景区。而且那里的民居、别墅大多依坡而建,走在道路上意味着需要不停地上下坡,不知不觉耗费了很多体力,但视觉上却时不时地冲击着艺术美。围墙边旁逸斜出的花花草草,开得很是嚣张的炮仗花三角梅让我有点迷失,有点审美疲劳。至于时间到底是不是用来浪费的,以及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才算好好的活,这也许是到死才能想明白的问题吧。反正岛居两日,我是没能想明白。在air的花时间里我认真地朗读了猪猪的二年级课文,不知在这里读书的猪猪是否承受着上海小孩一样的压力呢。
这一天我们就要启程回沪了,心中依然割舍不下对小岛的留恋,一大早还是出门再吃一回麻糍再领略一次那些幽静但又承载着众多故事的老建筑,不经意间在一片灰暗的老房子中间发现了一抹鲜艳,忍不住推门询问此地为何所在,主人热情地接待原来是又一处的家庭旅馆名曰:悠庭小筑,尚未开业。于是一间间房一个个露台都留下了我们的痕迹,回来查寻后发现其实我们拍的PP比主人拍得更是好看呢。与sunshine相约下次来一定住这。与志趣相投的友人信步闲庭,走走、停停、看看,就是最好的游览方式。山路上行走,可以看路边的奇异花草,经过坳谷就停下来听听风看看海;遇见开着门的老别墅,不妨悄悄进去探看一番;若是门扉紧掩,亦不妨伫立墙外,固然未必能听到“墙里佳人笑”,但或许能听到断续的钢琴声。看看那些生了野草镀了夕阳却风骨依旧的门楼,看看那些朱颜退却的红砖墙与绿璃瓦,看看那些曾经雕栏画栋如今却因年久失修颓垣断壁枯藤绕墙的房子,看看外表固然残破不堪,内部更早已面目全非的历史建筑,对于一个过客已是人生中一场不一样的美好了。出的岛来上了海滨大厦24楼的必胜客,又当了一回第一,嘴里嚼着熟悉的滋味。与鼓浪屿隔江相望,仿佛那里就是我遗落的一个梦境。开往机场的27路上只有两名乘客,我们似乎有花两块钱打的的感觉了。街上不再熙熙攘攘,候机楼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倒是春秋的航班异常准点却让我好像有点失望了。期待着不久后再一次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