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来,发现昨晚未有拉帘,放眼望去就是青山,我们彼此对视,相互问候。我喜欢这里的山,相比于西部的山来说,这里的山更可亲,更近人,更具有人性化;而西部的山更多的是神灵的化身,是高高在上的。在这里,人与山之间是相通的,是可以交流,可以相望;而在西部,更多的是顶礼,是膜拜,是仰视,是跪望。
今早吃什么?桂林米粉。桂林米粉,煮起来很简单,但吃法多样,卤味,马肉,牛腩,三鲜等等,风味各异,桂林人都爱吃,所以那米粉店,遍布市区城乡,街道村落。说到桂林米粉,我不得不提的就是瘦子米粉,可以这样说,桂林山水的精华在阳朔,而桂林米粉的精华也在阳朔。瘦子米粉店位于阳朔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那里有三家早点店并排在一起,左边是一家面点店,中间是瘦子米粉,右边是另一家米粉店。去那里吃早点的人大多都坐在中间这一排。卖票的,煮粉的,切菜的,舀汤的都是流水线作业,动作干练,身手敏捷,就连那清扫饭桌的人也是训练有素,每只干净的碗上都贴有小纸条“此碗已消毒,用者请撕条”。这里虽简陋,但有了这班人,这样的态度,看着也让人舒服。这里粉条洁白,有宽有细,嫩滑爽口,那几片牛肉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店里敷料充足,品种多样,辣椒,海带,酸豆角,香菜,萝卜,生菜,蒜泥,葱叶,就两元钱一碗的米粉还可以自助调料。每次到这里,我总是加上许多的干辣椒,剁辣椒,青辣椒,混合在米粉里,想在这米粉里一辣爽到底。每一次直辣得我舌头发烧,大呼小叫,鼻涕眼泪也跑了出来。钧在一旁忙不停的为我端水递纸,还不停的埋怨道:“叫你不要吃这么辣,你就是不听,你看烧起来了不是。”可以这样说,当我离开桂林之后,除了迷恋桂林山水之外,还留下了一份对瘦子米粉的牵挂。
在瘦子米粉店不远处有一个“娄式”糕点店,这里的糕点,便宜又好吃,这些天每次出去游玩,都要到这里买些糕点带在路上吃,这里有的糕点便宜到只需五角钱,就可以吃个满口留香,回味无穷,要不是随后要去龙胜和昆明的话,我真想花个五十元钱买一麻袋带回家,慢慢品尝。
出了糕点店,往前走不久,在一小巷拐角处,有人在卖旧书,我就上去翻了翻,没想到这一翻,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买了三本书,虽是旧书,但价格也不便宜,不过只要买者喜欢也就值。到一个地方我就喜欢淘一些这样的旧书,因为这些在街道角落里卖书的人,他们知道如何投我所好,他们在收购旧品的时候也就知道可以收购些什么拿出来卖了。有大部分都是你在新华书店里都找不到的,而在这里你可以获得一份意外惊喜。三本书中,一本是七十年代出版的阳朔风景诗词选,是一本地方读物,甚至出版时候连价格都没有标,由本地文化馆选编的,集结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有感于桂林山水的诗词。一本是阳光之旅-印象刘三姐的珍藏版杂志,我一定要去看这出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否则若干年后当我再拿起这本杂志翻看时,会有一种很深的遗憾。还有另外一本就是桂林中小学试用的教材书桂林地理,桂林的地貌风情,物产气候在这本书里都有所介绍。我因此知道了桂林山水的奇特是因为亿万年来从海洋演变为陆地,加之漫长岁月的雨蚀风化所造成的。我对这片山水又更加熟悉了。
今天我们要来个阳朔单骑一日游,沿遇龙河骑行而上,去往遇龙桥。我喜欢到一个地方骑自行车漫游的感觉,这样才可以将自己在细节上与这个地方相溶。走马观花只是看表面,只有走入深处才会有真切的体验。生活在别处,依然可以轻车上路,仿佛走入的是自己的故乡,这样情感才便于沟通与接受。
阳朔城里兜了一圈后,骑车向西行,天气不算晴朗,但还比较清爽。起始一段,我们还是在柏油马路上骑行,青峰夹道,田园交错,我们在这宽敞的柏油马路上相互追赶,也追赶着一路的风景。在这种情形下,快乐总是无法掩饰于内心,我不由得放声歌唱起来。
过蝴蝶泉,大榕树,经月亮山,直到月亮水岩。一听各景点那昂贵的门票,这风景也便马上走出了我们的预期,这些都是雕饰过了的美景,是藏于闺阁中的,不在阳光之下,既然不可以大方示之于众,不看也罢。我们要看的是那自自然然的山山水水。
我们在去往遇龙河的途中,迷路了,但风景却没有迷糊在这路途。“我们不在城市,我们不在商界,我们不在官场”,我们不必刻意去注重方向手段和目的,让我们先搁置一下执着吧。迷路是一种情致,迷路是一种期望外的体验,是有和无之间的哲学思考。迷路是迷失方向,也是意外获得。
这里的农家与田园不加修饰,牛粪点点四处散落,茅屋土房原始自然,有猪潲味弥漫,有泥土飘散的芳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几个老妪在门口聊天,当我们抬起相机的时候,他们都躲到门后面去了,怕这相机将他们的魂收了进出,再也放不出来。
翻过一个山口,下行几百米,青山又挡住了去路,拐过一个弯,我们终于遇上了遇龙河。千峰四野立,一水其间流。我们在河坝上涉水而过,抬头左右环顾,此处山青挺拔,水净清澈,山因水而秀美,水因山而灵动。风景如画,静美宜人,叹为观止,忘路往返。这里空气清馨,深呼吸一口,也会让我陶醉。过了河,对岸不远处,人也多了起来,有徒步的,有骑车的,三五成群,单个为伍,象赶集似的,他们都是到前面码头去遇龙河里漂流的,也是来感受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在其后的红旗码头又摆渡到了河对岸。
这里离阳朔已经远了,算起来我们骑车已有四个多小时了。我们就在这青山脚下,遇龙河边,田野路上骑行。一路青山秀峰,碧水细流,翠竹掩舍,有牛羊其间,怡然自得。路旁果树成林,桔子,柿子,橙子,柚子,采摘即食,不亦乐乎。桂林山水天地间,唯有钧和我两人。一派田园景色,一派农情风光,一种淳朴,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直逼心灵渗入灵魂深处。
一路颠簸,接近黄昏时,我们到达了遇龙桥。黄昏里的遇龙桥,厚重而宁静,古色古香,有青藤攀岩,有树叶相掩,循拱桥拾级而上,见其石头相砌,条缝交错,历史就写在那斑驳的石板路上。桥下水悠悠,村民也悠悠。桥上看远山近水,心旷神怡。
天色已晚,我们就地寻店入住,农家客栈,也是别有风情,睡在此地,有山水相伴,听星语心愿,忘记天上人间,今夕是何年。
叶伟萍
2005/11/27
(茅屋土房原始自然)
(路旁果树成林,桔子,柿子,橙子,柚子,采摘即食,不亦乐乎。)
(丫丫)
(遇龙桥下)
(乡村老妪)
(几个老妪在门口聊天,当我们抬起相机的时候,他们都躲到门后面去了,怕这相机将他们的魂收了进出,再也放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