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上接《喧嚣的乐山,媚俗的峨嵋》
成都的天气总是灰蒙蒙的,三天里在成都就没有见过一次太阳和一块蓝天。
第四天,这就完全应了导
车出成都大约三个小时,一过都江堰进入了岷江峡谷,迎面就扑来了层层叠叠不见尽头的高山大川,蜿蜒狭窄的山路上一辆接一辆全是旅行大巴,看得出来这些都是向九寨、黄龙进发的旅行团队,两旁高耸的峭壁,不时可以见到泥石流滑坡留下的痕迹。那山色起先还是葱葱绿绿的,植被丰茂,到后来就越来越稀疏,甚至可以看到整座的荒山了。
汽车以极快的速度就这样在峡谷里沿着江岸边盘旋的公路一路溯江而上,惹得坐前排的人不时发出惊叫。江水浑浊不堪,在狭窄的地方形成湍急的水流奔涌着旋转着,被江水冲下来的树枝在磨烂掉表皮之后裸露出白色的木质部横七竖八地堆积在河道的大拐弯处,有一些当地人推着小车在捡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今日之蜀道完全可以想象出李白的感叹是多么真切。
对于初上高原的人来说,一路上还是有些许看点的,虽然景致总体单调了些,旅途也辛苦了些,但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山体和那一座座形态特殊的藏羌民居使人不致过于厌倦,难免还有新奇的甚至惊叹的感觉。
午饭是在茂县吃的,那是全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一个一眼可以看到两头的傍山的小县城,因为大九寨旅游的兴起而开始人气渐聚乃至兴旺起来,街上小贩的商品一律是藏族工艺。许多同事看到后激起了无限的购买欲,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茂县境内有一处颇为著名的地震遗迹,这里三十年代曾发生过一场7.5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山体滑坡、岷江断流,整个叠溪镇被掩埋和淹没,近千人葬身水底。灾难过去之后,大自然似乎为了补偿自己对人类造成的苦难,在遗址上形成了两个绵延十多公里的高山湖泊——美丽的叠溪海子。从车上放眼望去,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的湖水碧蓝如洗,峡谷对岸的海子边上尚存断墙残垣。 谁能想到那美丽的背面竟然是一个莫大的悲剧,不由得感叹造物弄人。人类实在应该尊重自然多一些。
沿途经过松潘县川主寺。松潘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从川主寺远远望去,皑皑白雪覆盖下的雪宝顶矗立在天际之下,落日的余辉给巍峨高大的雪山镶上了一道灿烂的金边,使雪峰显得更加庄严圣洁。川主寺对面的山梁上,一尊高大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耸立坡顶,几十米高的碑顶巍然屹立着雄壮有力的红军战士雕像。
在进入九寨县后沿路见到一些羌族村寨,住房都由石头堆砌形如城堡一般。墙外用白色画上一些奇怪符号,如牛角,如鬼脸。听说羌族有一种独特的乐器叫羌笛,悠扬、低沉、凄婉,我想这是否就是那“羌笛何需怨杨柳”、“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羌笛呢?想不到此时的导游似乎心有灵犀一般,在讲了一则藏羌趣闻后,马上推销起当晚的“藏羌歌舞晚会”来,180元的票价甩卖到150元,然后又罗列了无限量畅饮青稞酒,赠送一盘精美光碟,男士有机会看到美女,女士有机会接近帅哥的诸多好处,为了取信于游客,然后又在路边停车免费让大家参观一个号称“小西天”的藏教寺庙,对于初入藏区的人来说,这实在充满了神奇的。
古老的寺庙淹在蒙蒙的雨雾中,背后的山上,扯满了迎风招展的风马旗,猎猎作响,那红、绿、蓝、白、黄,是藏人惯用的颜色,在这天高地远的广袤的高原上鲜艳得摄人心魄,点着天香的大炉飘出缕缕轻烟,寺庙边一脚,几位矮小的藏僧穿着黄袍往这里不住张望,那古铜色略微带黑的脸上几无表情,是好奇、是期待、还是什么?
众人跟在一位僧人后面去探寻了解藏教之精髓,我则随处看看。显然,这是一处规模比较大的寺庙,处在这样的一条黄金旅游线上,商业气息无法避免,但是基本保持纯洁,在几座大佛面前随缘就是,如果你敬献到10元,则可以得到一条白色哈达,如果是50元,则可得到一条黄色哈达,那是在佛祖面前诵过经开光过的,放在任何地方,可永保家人平安、免灾去祸。红霞就这样带回了“福”。
藏族人对宗教的虔诚之处在于全身心地投入,他们把家中最好的物产拿去供奉佛祖,可以从世界任何地方以跪拜的形式一步三叩地徒步向心中的圣地——拉萨,朝拜而去,死而无憾。就这一点足以让大多数所谓的佛教徒汗颜,他们只在需要佛祖的时候才想起燃一支香,烧一些纸钱,供奉一些仪式结束后还要拿回去的牺牲。
寺内本应该长明不息的酥油灯也许由于经济的原因,也许由于商业的意识,也许由于外面世界的影响已经更新换代改成了油灯。寺外,有位老妇人,已经无法判断她的民族,支个低矮破旧的白色小帐篷在卖酥油茶、酥油粉,02年夏天去西藏时我曾喝过,那是喝过一次就会记住一生的味道,于是不免有种尝一尝回味一下的冲动,可惜上去一闻,原来是麦粉,看来外面的对这里的影响已经开始。也许几年后再来,这里会有一个收费停车场,有些小商店,有个游客服务中心。
寺院四周沿墙排满了磨光铮亮的手转经,看那木桶转经的成色应该在二十年左右,我的许多同事经过那里却不知道是何物,在我示范后才明白过来,于是大家排成一长溜地转过去,那吱吱嘎嘎、轰隆隆沉重的声音,给暮色苍茫中的寺庙带来一片生动的气息,当我再次回首时,寺庙只剩下一片红色,渐渐消失于空旷的高原,眼前只剩下那缓缓转动的经轮,越转越慢,越转越慢,终于停息。
越靠近九寨沟,植被越好,以冷杉为主,那一条条从枝头垂下,随风飘摇的嫩绿色丝絮叫松萝,是一种只存在于原始森林的寄生植物。车子拐过了九道拐,山岰里终于看到了久违的灯光,盼望已久的九寨沟终于在颠簸14个小时之后来到了我们面前!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个藏在深山沟里的小镇竟然是一个长4-5公里、完全由宾馆、餐厅和商店构成的城市带, 街道上灯火通明、霓虹辉映,豪华的路灯在山路上显得格外夺目。到达九寨沟口时,已经晚上8点多了,坐一天的汽车,有人喊累是在所难免,晚饭后休息,一夜无话。
以下接《此景只应天上有——神话九寨沟》
(途中尕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