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游记 -> 跟团游记 -> 张家界凤凰游记(七)--泛舟沱江、访沈从文墓

张家界凤凰游记(七)--泛舟沱江、访沈从文墓

发表时间:2010/3/3 13:54:09 阅读:114次

(5月17日)今天是个好天气,早上在凤凰的晨曦中醒来,走到阳台便见到了沱江的真容,江水清彻碧绿,疏缓宁静,蜿蜒绕城而过,好似一个卸了妆的纯情女子在悠闲散步,顿时一丝浪漫涌上心头。众人起身下楼,到江边的老宅粉店吃早点,要了稀饭,油条、蒸饺、烧卖,与我们家乡的口味一样,味道好极了。今天的安排是在古城里闲逛,因没有具体的目的地,自然是很悠闲了。先在江边走走,逛逛路边的各式摊点,三个女的买了花编草帽戴在头上,邀请卖花的阿婆一起照个相,还真是好看。就这样停停走走,看到的确是一片悠闲景致。江边的石板路上已有不少游人,或三五成群,或成双结对,一付悠然自得的神情;写生的少男少女立在江边,手捧画板,全神贯注的描画着线条,浑然不知自已也成了别人画板上或相机里的风景;江面上不时有载满游客的小船划过,船夫立在船头高声唱着山歌,吸引着路上游人留连的目光;对岸穿着苗族服饰的阿妹,在码头上漂洗衣服,洗衣棒错落有致的敲击声不绝于耳。置身如此场景,心中自然好不惬意,悠然、从容,宁静的好心情油然而生,正如这沱江水一样清彻透亮、疏缓安祥。

顺着江走,不时有人来邀请我们坐船,有位大姐还一直跟着,看上去颇面善,给的价格也合理,便决定去体验一下沱江泛舟的感觉。众人上了江边的小船,随着梢公的一声吆喝,小船便荡到江中,顺着江水漂流而下。大家在船上左顾右盼,开始欣赏这一江碧水与两岸的秀丽风光。江水真清,近乎空灵,江底那青幽的鹅卵石与随波舞动的水草清晰可见;江水更绿,绿的让人眼晕,不禁疑惑这翠绿或许便是江水的本色;再看两岸,青山绵绵,绿草萋萋,一座座古朴的吊脚楼松散的排列两岸。过了下游的跳岩,回望古城已渐行渐远,最终不见,应该到了一个小村落,码头上苗家阿婆在洗衣或做着针线,毫不在意船上的游人和江中的风景,倒是岸边的村童很好客,欢快的跟着船奔跑,不时向我们投来天真浪漫的一笑。众人就这样荡漾在这蓝天碧水中间,听着梢公那近乎原生态的山歌,嬉闹着,玩笑着。不知不觉,到了一个浅滩,船该掉头了,众人下船走几步,岸边的村童便迎了上来,面带怯色的向我们推销着草编的饰物,孩子们一脸天真,充满稚气,不禁让人心生几分怜爱,戴上他们给的草编饰物,再塞给他们一两个硬币作为回报,他们便如小鹿般欢快的跑开。小船从浅滩折回,众人又上了船,回程便是逆水而行了,梢公拿起竹筒,一筒撑下去,小船便又轻盈的在江面畅游起来,众人觉得好玩,也童心未泯的拿起船浆帮着划。忽然想起应该与其他游船打水仗,便放好相机,握紧船浆,准备给对面游船来个突然袭击。目标过来,居然是一船老头老太,实在是余心不忍,下不了手;又一个目标过来,是一船小姑娘,可还未起浆,对面已是尖叫一片,顿生怜香惜玉之心,也只得作罢。不觉船到一码头,问下梢公,说是桃花岛,可以上去看看沈从文的墓地。

弃船登岸,见一座不显眼的小山,名叫听涛山,便是沈老的百年归隐地了。众人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一家书店,原来是专卖先生著作的,进去看看,先生的书可真多,光是《边城》就有若干版本。边城一书我算是看过,也许是平庸之人欣赏能力有限,实在没读出什么特别的韵味,因此也就打消了买书留作收藏的念头。小W与小Z倒是对凤凰的风光名信片很感兴趣,买了两本,在那写着地址打算寄回去,也送了我一张,我拿起笔,一时不知该寄给谁,磨蹭了半天,竟写上了自己的地址。出了书屋继续向上,不觉快到山顶,可并未见着沈老的墓地,问路边一老伯。老伯随手一指,说那便是。众人很是疑惑,上前看个究竟,山道旁果真有一块不大的平地,铺设着美丽的石子,未见坟冢,只有一块一人多高的五彩石矗立中央,不禁惊诧,这也许是我见到的最奇特的墓碑了。墓地背倚青山,面朝沱江,侧耳倾听还能隐约听到沱江的水声,选择此处作为大师的衣冢之处,也许正是顺了沈老的本意。众人虔诚的环视那石碑,竟没能找到先生的名字,隐约看到那五彩巨石上镌刻的几行墓志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后面也有文字,记不清了),不禁更增添了几分对大师的敬畏与景仰。那老伯很热心,为我们娓娓道来沈老的生平轶事和建此墓地的前前后后,我心中又回忆起《边城》中命运多劫的翠翠以及那淡雅清新的文字,不禁感慨唏嘘。小Z她们把花编草帽敬献在墓旁,我们则点了支香烟,算是给大师上了柱香。

告别了沈老,来到山下沿江边栈桥走几步,便又回到了古城,该吃中饭了,挑了靠江边的一个露天饭桌坐下,点了几个特色菜,包括著名的血耙鸭,再来几瓶啤酒,慢慢吃了起来,呷口酒,品口菜,聊会天,看会景,真是悠然自在,好不快活。菜的味道说得过去,不过血耙鸭似乎是徒有虚名,也许是因为有些辣。值得一说的是这里装饭的器具竟是一个竹篮,也算是当地特色了。吃完饭,大家竟都有些醉意,依旧回去睡午觉。(待续)


(沱江的早晨)


(苗家阿婆)


(凤凰的早晨)


(村童戏水)


(沈从文墓志铭)


(绿芽)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在 线 客 服

Tel: 15328056100